神農氏對中華民族作出了哪些貢獻神農氏對中華民族作出了哪些貢獻?

2021-03-05 17:25:32 字數 3595 閱讀 5622

1樓:匿名使用者

開墾荒地,口嘗百草,播種五穀,汲水灌溉外,還有日中為市,造陶器,嘗藥治病等。

農業的出現,人類的勞動果實已有剩餘,這時,神農氏設立集市,讓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東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換,從而出現了中國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同時,他還發明瞭陶器,解決了人類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農氏的另一偉大功績就是創始了中國醫藥和醫術。

2樓:絢愛瑋柏

炎帝神農對中華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是發明種植,首創農具。《易·繫辭下傳》雲:「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又《淪衡·感虛》說:

「神農之撓木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白虎通·號》也說:「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通鑑前編》也說:「炎帝因天時地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與耜都是木製啟土工具,是先民當時從事農業生產的最主要的用具。

在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神農氏對生產工具的改進,勢必對生產力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原始農業也因之逐步發展起來。《國語·魯語》說: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穀百蔬。

」《管子·形勢解》說:「神農教耕生谷,以致民利。」同書《輕重戌》說:

「神農作,樹五穀諶山之陽,九州之民乃知穀食,而下化之。」《淮南子·修務訓》也說:「於是神農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溼肥磽高下。

」古籍雖未明言所種穀蔬的具體名稱,但神農時已有人工栽培的稻穀蔬菜則無疑問。

二是製作陶器,首創紡織。在人類發展史上,人工種植農作物與製陶術的發明是原始社會兩項最主要的創造,也是人類由原始的茹毛飲血的蒙蠻時代向文明時代邁進的基礎。《逸周書》說:

「神農之時,……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覽》卷引《逸周書》則說:「神農耕而作陶。

」這是見於古籍較早的製作陶器的記載。《莊子·盜跖》:「神農之世,……耕而食,織而衣。

」《呂氏春秋·愛類》雲:「神農之教日:『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織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身親耕,妻親織,所以見致民利也。」這雖有用後世男耕女織經濟生活去附會遠古經濟生活的跡象,但畢竟反映出當時紡織業的某些因素已得到發展。

三是發明醫藥、煮鹽,首創琴瑟。相傳炎帝神農氏為了解除疾病和創傷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深入山野辨嘗各種草木的性味,從而發明草藥醫治疾病和創傷的方法。《世本·作》說:

「神農和藥濟人。」《史記·三皇本紀》也說:「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鹽的發明對於改善營養結構,增強人類體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本·作》說:「宿沙作煮鹽。

」《淮南子·道應訓》說:「昔宿沙之官,皆自攻其君而歸神農。」由此可知,首創煮鹽的是炎帝神農的部屬宿沙之民。

《世本·作》說:「神農作琴,神農作瑟。」桓譚《新論》說神農氏「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又云:「神農氏為琴七絃,足以通萬物而考理亂也。」揚雄稱讚說:

「昔神農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

四是始有地理觀念,創立原始天文學和曆法學。相傳炎帝神農氏造歷日,正節氣,審寒暑,定為八節,以治農功。《通鑑前編》即說炎帝神農「因火德王,故以火紀,官為火師。

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火,中官為中火」。這正是天文曆法中的所謂「觀象授時」。說明炎帝神農部落先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注意了「火」(按即星)與季節的關係,並利用所掌握的天文知識指導農業生產。

炎帝神農已產生地域觀念,始立地形,甄別考察天下方位。《帝王世紀》說:「自天地設闢,未有以界之制。

三皇尚矣,諸子稱:『神農之有天下,地東西九十萬裡,南北八十五萬裡。』」

五是始作集市,首創**。《史記·三皇本紀》則說:「炎帝神農氏……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

」這也正是《易·繫辭下》所謂:「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孔穎達《正義》雲:

「日中為市,聚合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象物噬齧乃得通也。」日中時設立集市,聚集四方貨物,進行以物易物,這也是社會分工出現後所產生的**活動。

炎帝對中華民族做了哪些貢獻

3樓:共享經濟

炎帝,即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約四千多年前生於厲山(今屬湖北隨縣厲山),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這才有了今天的炎黃子孫。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二、立市廛,首闢市場。據《周易•繫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我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三、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四、作五絃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

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五、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六、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按季節栽培農作物,炎帝神農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智貴於人,天下共尊之。

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炎帝還是我國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種五穀,教民醫藥,教民製陶、繪畫,教民弓箭、獵獸、健身,教民制琴、教民**、舞蹈,還教民智德。可見,炎帝時期,德、智、體、美得到了全面重視和發展。

炎帝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創業精神,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華後裔在與自然和社會的鬥爭中,擺脫愚昧和野蠻,追求先進與文明。

這種精神使華夏民族獲得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事實上炎帝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遠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改造自然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在今天,「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中國人也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陵對中國民族作出什麼貢獻?

4樓:匿名使用者

炎帝的貢獻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二、嘗百草,開醫藥先河。據《帝王世紀》載,神農「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為嘗百草,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

炎帝炎帝在與大自然,與疾病作鬥爭中,為後世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立市廛,首闢市場。據《周易

中華上下五千年神農氏嘗百草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 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嚐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

身為華夏始祖神,炎帝為何稱為神農氏,對我國文明有著怎樣的貢獻

相傳炎帝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 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 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他還教民繪畫 弓箭 獵獸 健身 制琴 舞蹈。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相傳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嚐遍百草,發明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

中國奧運之路對中華民族發展意義

北京奧運 中華民族成熟的里程碑 中國舉辦奧運會,適逢中國改革開放30年。如果說這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巧合,那麼從30年前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到今天主辦奧運,其間的內在邏輯則是中國從貧弱逐漸走向富強的歷程,北京奧運恰好是這一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一里程碑的意義體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就對內而言,北京奧運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