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怎麼學什麼是國學

2021-03-05 15:16:50 字數 5227 閱讀 1563

1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

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你可以從《易經》開始學,我知道劉少華老師講《易經的決策智慧 》很不錯。

主要內容:

一:趨勢

1、2012世界未日是真的嗎?

2、行業的發展趨勢能提前知道嗎?

3、個人的趨勢是否能與大勢相結合?

4、辦公場所的不同佈局為什麼會對員工的工作效率起到重大影響?

二、認知

1、我們能改變命運嗎?

2、宗教告訴我們什麼?

3、宗教是怎麼樣形成的?

4、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道德經》講什麼?

三 、決策

1、《易經》如何能夠指導決策?

2、號稱「帝王之學」、「奪天地造化之學」的「奇門遁甲」中蘊藏著怎樣的奧祕?

3、為什麼說「奇門遁甲」是《易經》衍生的最高層次的決策學?

4、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營、布八卦陣橫掃敵軍,與「奇門遁甲」有什麼關係?

四、識人

1、扁鵲為何能夠通過觀色就能迅速準確地判斷人的健康狀況?

2、曾國藩相人之術與用人之道的核心祕決是什麼?

3、我們該選什麼樣的總經理?

4、神祕莫測而流傳廣遠的《**神相》到底記述了什麼相術密碼?

5、憑藉人的樣貌與情態如何評判人的稟性和壽命?

6、通過觀察面相,手相與骨相怎麼推測貴賤成敗,吉凶禍福?

2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一堆死板無意義的文字,中文的每一個文字裡頭都隱藏著一些自然天地義理。可這些東西幾乎所有搞中文和國學的人都不在意,所以中文和國學才會像現今所呈現出來的那樣,一點生氣都沒有。這些自然天地義理因為是**於自然天地,因而中文的每一個文字也都像是自然天地義理一樣,彼此相互銜接,形成字字相聯,義理相系的一連串結合體。

既是字字相聯,字義串接,那麼中文字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可以聯絡起來的,彼此也都是同義詞。中文字與字之間的差異,不過是像自然天地一樣,因為事物與事物之間位置和狀態的不同,因而才有不同的形態和外形出現。其實,說到底,全部中文都是同一個字,也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字的義理裡。

這種義理就是學習中文必須先瞭解的地方。而學習中文,其實也就是學習中文裡本有的自然天地義理。學習這些自然天地義理,自然同時也就是學習國學。

中國哲學或者國學裡的所有基本道理或者思想,原本全部都是從中文這裡闡發出來的。通過學習中文,也就可以知道國學的基本思想;甚至於可以指出哪一家的國學為偽,或者國學程度如何。在自然天地裡,最為基本的、能夠表現自然天地義理的這個狀態,即義理的這個狀態。

在中文裡,義理的這個狀態是用「道」這個符號來表現它的道理。道者,道路、條理、理、順、治、由、言、一達或途徑是也。在所有中國古籍的釋義裡,都是這麼說「道」的。

這是什麼道理呢?為什麼能夠這樣釋義呢?道理無它。

不過就是把自然天地裡的道理說出來而已。怎麼說呢?道理很簡單。

自然天地之間的種種事物都是統合在一起的。在我們感官裡,所謂的事物,不管是建築、自然山水、動植物、天空或海洋等等,其實都是我們編造出來的。在全部的自然界裡,沒有什麼建築、自然山水或者天空海洋這種東西。

在全部的自然天地裡,有的,我們看得到的,其實都是通過間隔和區分的界線或界限產生出來的。一層一層、一件一件劃分開來,分門別類,排比關係和聯絡,才讓事物形成一件一件不同的東西。給予名稱或概念,通過記號或符號,我們才能指稱什麼是什麼。

然後我們才「看得到」什麼是什麼。可我們指稱什麼是什麼時,其實也不是真正直接指稱它們是什麼,而都是通過跟要指稱的東西有關的那些它周遭的東西來說明這個要指稱的東西是什麼。因而我們在自然天地裡所稱的任何事物或東西,都是以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劃分開來的間隔來形成的。

在中文裡,是之以成形、成器,形成為一個空間的狀態,用來稱呼事物。成形、成器,在中文裡,即稱之為事、物、業等等。而事、物、業等等文字的義理,即為成形、成器。

而成形、成器的義理則在於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在中文裡,即謂之間隔、分別或小。因為分別、分隔或小等等,把兩造或三造之間的關係或聯絡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來,是之為明明白白,也為鄰近狀態。

在中文裡,兩造或三造之間的間,古字為閒,在義理上即釋之為光、明或隔等等的意思。再者,兩造或三造之間的關係或聯絡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來,把這種狀態放進心裡,即得到明明白白的瞭然狀態,在中文裡即釋之為知。而且因為事物的發展或變化消長明明白白,那麼事物變化消長的途徑同樣明明白白表現出來,因而把來龍去脈也顯現出來了。

那麼道路、理由或緣由都明擺在那裡,是之亦為理解。在中文裡,即把這種狀態說成是理或思。復因為事物的發展或變化消長明明白白,那麼就可以**、評估或施加影響。

這是能夠的狀態。在中文裡,這種狀態是之釋為能、藝、工、術等等意思。再又因為能夠的狀態已經明擺著,那麼也就是把樣貌呈現出來了。

在中文裡也稱之為象、數、色或術。依此類推,中文幾乎全部的文字都可以這樣串接起來。最後,所有中國的文字就可以歸成一個文字,即道。

而因為道是全部自然義理的結合體,是統合起來的東西,是之亦稱之為

一、零、自然、天或地。一即把彼此位置不同但實則為相同的東西統一起來的狀態。一是之為相同、同一的狀態。

而一因為從不同的位置或狀態質的替換所產生出來的狀態,一亦在中文裡把義或音釋之為易、依;衣、成或呈。而一實現了自然的統一狀態,是之中文釋為實、本、根、圓、願、善或美等等的意思。道在中文裡釋為天、自然、地等等的義理,道理同樣是從這裡體現出來的。

所有中國所謂的國學,講的內容也都是這些義理的東西。那麼怎麼學語文呢?當然就是要這樣學語文了。

其實學語文沒什麼竅門,把一本《康熙字典》拿出來,從頭到尾把每一箇中文字的義理弄清楚。然後能夠把每一箇中文字都串接起來,最後能連貫上一或零這個字,那麼中文就差不多識字了。知道中文是怎麼一回事,國學全部都在裡面。

任何一本國學書籍的道理全部不出中文字的義理。這個道理就跟全部自然界的東西都不出自然界之外一樣。因為中文無非就是自然天地的道理。

中文的「文」這個字,特別就是指這個意思。文者,在中文裡,講的就是自然天地的義理。文者,《說文解字》說︰「錯畫也。

」《玉篇》稱︰「文,章也。」《釋名》說︰「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合集眾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說︰「物相雜,故曰文。」這些內容,在在也都是指稱這種狀態。學中文很簡單,學國學很簡單。

但要抓到重點,要知道切入的地方。不然哪怕是你搞了一輩子中文,你一樣還是不識字。自然也同樣是文盲。

口中會發幾個中文音,沒什麼了不起。要是不識字,這跟鸚鵡又有什麼差別呢?

3樓:夢在愛裡

國學是不是文言文啊?

我空間裡有

1240541912

國學和語文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錢穆先生在《國學概論·弁言》的開端,寫下一句令人觸目驚心的話:「『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這個論斷?

我以為,這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中國過去有「國學」之實,而無「國學」之名,「國學」其實是「五四」以後,面臨「西學」的衝擊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學科分類,學者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待到抽繹完畢,錢先生擔心「國學」也許就會自然解體。

我們認為,錢先生的這個說法前一半是對的,因為現今的國學概念,的確過去沒有,無所師承。後一半的擔心則是過慮了。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分立實踐,我們承認,學者確實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但這種抽繹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國學的解體,反而可能是國學的提升。

如果處理好國學與文史哲學科的關係,那就不僅不會互相抵消,反而是可能相得益彰的。

在中國古代,「國學」本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周禮·春官·樂師》有云:「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禮記·學記》也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

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代稱國子監,唐宋時則以國子監總管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明、清兩代設國子監,至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開始設學部,國子監的稱呼於是廢止。清末佚名撰《西巡迴鑾始末》:「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業已議有章程:

縣設小學,府設中學,省設大學,循序遞進,給照為憑;大學卒業學成,乃諮送京師國學,覆加課試,量才授官。所學皆實用,所取皆通才,而國家收得人之效矣。」可見,「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的最高學府。

優秀的庶民子弟也可進入國學,經過考試,量才授官。

作為國家一級學校的「國學」概念,與今天所謂「國學」的概念是不同的。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所謂「學問」,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與梳理;所謂「學術」,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而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由於西學東漸的緣故,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與「西學」相對應,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即提倡:

「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

」(《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後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

可見,相對於「新學」,「國學」指「舊學」;相對於「西學」,「國學」指「中學」,它是與「西學」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體系。

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於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故」的稱謂。胡適即指出:「『國故』這兩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從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其意義,即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

」(《再談整理國故》)胡適又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裡,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見《胡適文存二集》)2023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先生,應江蘇教育會之請,公開向上海社會各界做「國學」專題講演,前後共10次,後由聽講者整理成兩個文字,先後以《國學概論》和《國學講演錄》為題出版。此外,在一些學校裡也設有「國學概論」的課程,錢穆先生的《國學概論》一書,就是以他2023年至2023年在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和蘇州江蘇省立蘇州中學的講稿整理而成的。因此,儘管社會上和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分歧仍然很大,但自此以後,「國學」的名稱已在學術界廣為流行。

有交叉,有區別。

國學主要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哲,語文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雙方在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方面是重疊的。

語文語法怎麼學語文語法怎麼學?

主語 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 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 表示動作發生的物件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 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 表時間 地點 狀態 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 補充說明賓語的 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裡我吃了一頓豐...

學國學有什麼用學習國學孩子有什麼好處

博達國學專注國學啟蒙教育多年,很多家長和孩子對此深有感悟 加州大學讀二年級的女兒說,以前一直以為學國學是為了寫好文章,後來發現寫好作文只是副產品,國學已經深深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如今在缺少中國元素 沒有文化根基的生活中,當她苦悶之時,那些名篇經典就會湧上心頭 脫口而出。拿出鋼筆默書一篇 蘭亭集序 或...

語文怎麼學,語文怎麼學習

認真聽課,做筆記,完成作業 首先書寫很重要,然後是答題技巧,該背的手法,術語要背。再者,是閱讀量知識面,新聞,人物事蹟等等都要多看多積累。語文怎麼學習?簡單的方法 語文其實主要就三部分,一是基礎知識,一是閱讀理解,一是作文.基礎知識就要紮紮實實的去掌握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如一些字的讀音一些字的寫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