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銅錢幣是外圓內方的為什麼銅錢幣是外圓內方的

2021-03-05 09:22:16 字數 4666 閱讀 8850

1樓:秋天的眼淚胡

古代的錢幣「外圓內方」的原因如下

錢幣在古代被稱作「孔方兄」。《魯褒傳·錢神論》上說:「親之如兄,字曰孔方。

」宋代詩人黃庭堅在《戲呈孔毅父》詩中雲:「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因為古代錢幣的形狀絕大多數都是外圓內方,所謂「外圓而內孔方也」 ,所以有了「孔方兄」這個形象的稱謂。

為什麼銅錢要做成「外圓內方」

中國的銅錢,並非都是外圓內方,曾經有過許多形狀:有刀形的,有褲子形的,還有鑰匙狀的等等。方孔銅錢自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幣制開始,直至2023年清朝末年廢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

這中間,無論銅錢的銅質如何不同,大小如何不一,錢幣的中間都有一個四方形的孔眼兒,漢書《食貨志》中就說「錢圓函方」。製成方孔而不製成圓孔的原因,歸咎起來,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額原因。

首先是鑄造技術的需要

過去製造銅錢,採用的是熔銅鑄錢。先把銅化成「銅水」,然後澆在錢模子裡而鑄成。這樣,澆鑄出的銅錢的輪廓就不整齊,既不美觀,使用起來也會刮手。

為了讓鑄出的銅錢周邊整齊,就必須用銼刀將其修銼整齊。可是,如果一枚一枚的修銼,費工夫,不方便。鑄錢工匠就在銅錢的中間開一個孔眼,把百十來個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一銼刀下去,百十枚銅錢的外緣都能銼到。

如果錢中間的孔是圓的,銼時銅錢會來回轉動,有的銼到,有的銼不到。於是把錢孔做成方形的,這樣穿進一根方棍,錢就不會來回轉動,銼起來方便多了。此法一直沿襲下來,二千多年來的銅錢皆是外圓內方。

不但中國的銅錢當中開方孔,日本、朝鮮的古代銅錢也是外圓內方,銅錢中間有一方孔。

其次,中華文化決定了錢幣的形制

錢幣貫穿於中國古代的悠久歷史長河,並體現出文化在發展中所具有的連續性、階段性及承繼性,並全方位地承載和涵蓋了中華文明歷史程序中的文化資訊。錢幣的形制上,承繼了禮器玉琮的觀念,表現為圓形方孔。其中蘊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是古代陰陽八卦學說的具體體現。

這種「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對中國古人的處事原則、行為規範,乃至中國古代的建築結構、風水習俗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古錢幣

古錢幣除了形制外圓內方外,早期的錢幣上都鑄有面值,屬稱量貨幣,以釿、寽、銖、兩等為單位,如秦半兩、漢五銖。唐代鑄開元通寶錢,規定每十枚開元錢重一兩,每一枚開元錢稱為一錢,則十錢為一兩,這就是重量單位「錢」的由來。至此重量單位不再稱銖、絫,而稱錢、兩,這是中國衡法改為十進位的關鍵,俗稱的「半斤八兩」之說逐漸失去其原初的意思。

唐代貨幣不但不再以重量為名稱,反而使中國的重量以貨幣為名稱,錢幣直接影響了度量衡單位及十進位的實行。

古代錢幣上都鑄有文字。錢幣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謂大篆,秦以後是小篆,王莽時期鑄造的「莽錢」使用的是垂針篆,劉宋孝建錢是薤葉書,北周布泉則是玉筋篆,這些都是小篆的變體。六朝以後多用隸楷,蜀漢直百五銖的「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幣上最早出現的隸書。

唐代開元通寶錢使用的也是隸書,即所謂八分書,相傳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宋代文學藝術空前繁榮,表現在錢文書法上,更是豐富多彩: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各種書體全有。

每種錢幣一般至少有兩種書體,甚至有三種,稱為對錢。錢文書法中有蘇東坡的「東坡體」、宋徽宗的御書「瘦金體」。一部錢幣史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

除漢字外,少數民族政權鑄造的錢幣上還有佉([qū古同「祛」)盧文、龜茲文、粟特文、回鶻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臺文、滿文等等,一部錢幣史又是一部少數民族古文字大全。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起方孔圓錢由銖兩體系轉變為以「文」為單位的年號、寶文體系,沿革兩宋至清,這是貨幣發展的第二階段。

1、唐高祖首創「寶文」「年號錢」

唐代是一個經濟文化都發達的強盛朝代。據考唐高祖武德年間621年鑄行「開元通寶」錢,結束了秦漢以來以重量銖兩定名的錢幣體系,而開創了唐宋以後以「文」為單位的年號,寶文體系銅鑄幣。「開元」有創始,首創之意,「通寶」即流通的寶貨。

其在重量單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銖為一兩。「開元通寶」開創十進位制,每枚重二銖四為一文錢,積十文錢重一兩,即十錢一兩「以錢代銖」。開元通寶在唐代鑄行二百多年而使幣制長期穩定。

唐以「文」計數,以錢兩為重量單位的寶文錢體系沿襲到清朝歷時千年。另相傳唐高祖鑄行的「開元通寶」由初唐書法大家歐陽間所書的增文采,被譽書法幣。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為對付財政困難、鑄造大錢,稱「乾元重寶」。這是最早稱「重寶」的錢,一文重寶當開元錢十文,引起通貨貶值,物價飛漲,盜鑄嚴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廢佛,取佛銅大量鑄「會昌開元」錢,使延續了半個世紀的通貨緊縮現象才有所緩和。

「乾元」,「會昌」均為紀年。

五代十國是軍閥割據混戰**時期,由於政權林立,貨幣五花八門,是一個貨幣混亂時期。幣材除銅外還有錫、鐵等。大額錢幣當十當百,甚至當千當萬流行。

錢制的混亂複雜反映出割據戰亂帶來的經濟惡化。

綜上所述,銅鑄幣方孔圓錢從銖兩體系轉變為年號,寶文體系為貨幣發展一大轉折時期。

(四)兩宋到明清除銅鑄幣外,還產生了紙幣與銀本體系為貨幣發展的又一轉折時期。

1、兩宋「年號錢」、「御書幣」與「紙幣」

兩宋的銅鑄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點。據考證年號首創於漢武帝,而「年號錢」始於十六國時四川成都李壽的「漢興錢」。最後一枚年號錢為袁世凱復闢帝制鑄行的「洪憲元年,當十銅元。

」此錢隨袁世凱垮臺,存在不到四個月。「年號錢」因鑄有年號,標明鑄造時間,使人在考證古幣年代時可一目瞭然,這在錢幣形式發展上是一個進步。歷朝年號錢中宋、明、清三朝的錢幣最容易收集。

另外,歷代書法中要數宋朝見著。相傳宋神宗元豐年間所鑄元豐錢有篆、隸、楷、草四種書體,其中蘇東坡手筆的隸書錢文沉著、豪邁,被稱「東坡元豐」。宋哲宗年間司馬光和蘇東坡用篆、行兩種書法寫過對文錢「元裕通寶「。

使宋朝流行書幣幣對文錢。擅長書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錢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書寫的「御書錢」,據考證第一人為宋太宗趙炅,而歷代皇帝中書法成就最高為宋徽宗趙佶。

他治國安邦無能,「靖康之恥」與兒子欽宗一起被擄為金兵俘虜。但對琴棋書畫情有獨鍾,尤其是書法「瘦金體」鐵畫銀鉤,別具一功。宋朝書法幣見著與皇帝身體力行推崇不無關係,尤其是年號御書錢流行。

此錢文風到明朝有變。明代中葉開始錢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型呆板,不講佈局結構,談不到書法藝術了。

兩宋時期鑄幣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有毀錢鑄器現象,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另外隨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的紙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這紙幣是一種象徵性貨幣,它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與造紙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也有關。

北宋的紙幣主要有交子,南宋有會子、關子。交子、會子都是當時對票據、**、況換券類的俗稱。而幣值是否穩定成為經濟財政局勢的晴雨表。

遼、宋、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與漢族交往中受中原經濟文化影響,除了使用唐宋所鑄銅幣外,也發行過民族文字與漢文類銅鑄幣。

2、元代幣制以紙幣為主

元代曾鑄行過少量銅錢,但貨幣主要流通紙幣。這在中國古代是較突出的。元代的紙幣稱為鈔。

原鈔本不許挪用,紙鈔發行量有嚴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敗,皇室奢侈,軍費開支浩大,財政入不敷出,**只好靠濫發紙幣來彌補,引起物價飛漲。加上黃河改道氾濫,天災人禍,故稱「開河變鈔禍根源」,可見濫發紙幣與元朝滅亡很有關係。

3、明朝由紙幣政策轉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體系。

發行紙幣在貨幣史上雖是一個進步,但歷代統治者無不利用它來剝削,掠奪人民而使紙幣紙策崩潰。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紙幣政策,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並用。但大明寶鈔不定發行限額,也沒準備金,很快就導致通貨膨脹,故明中葉嘉靖年後,寶鈔已不能通行,民間主要用**和銅錢。

如明朝「班匠」以銀代役、僱工工資,富豪積家產等都主要用銀量了。銀量被鑄為一定標準的銀錠從元朝開始,從元朝至元年間開始,銀錠自名「元寶」,這是中國稱銀錠為「元寶」的開始。同時民間流行銅製錢,質材由青銅轉黃銅,鑄行以年號為號的通寶錢。

4、清朝銅錢,紙幣和機制幣

清代銅錢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鑄行小平錢。清代銅錢中以咸豐錢最為複雜,錢文有通寶、重寶和元寶之分,面值不同,錢局不同。清朝民間商務大數用銀,小錢用錢,錢、銀並行。

清初一百年以銀錠為主幣,徵稅一兩以上必須收銀,清朝各州縣每年分夏,秋兩季徵收田賦,完糧必須是足銀。因**不鑄造統一流通銀兩,民間使用的銀子未必是足銀,各地銀錠形式、成色、平碼不同,因此每逢納稅前由銀匠和銀鋪將民間散銀熔鑄成足銀上當。一些銀匠勾結吏役趁機在銀兩成色,分量上苛剝百姓,造成許多複雜的社會問題。

清朝後期銀錠開始向銀元轉化。明朝中葉起,在對外**中外國商人用他們的銀元購買中國絲、茶、瓷器等,使各種外國銀元開始在中國流行。到清道光年間,從籤不平等《南京條約》開始,賠款用的銀元都是「洋錢」,當時中國本國還沒銀元。

庫存洋錢不足抵銷數目劇增的對外賠款,於是迫使清末**開始自己鑄造銀元。中國最早的機制洋式銀元為光緒年間的「光緒元寶」,俗稱「龍洋」,因銀元背面一般鑄有龍紋而得名。同時出現機制銅元,又稱「銅板」。

機制銀幣和銅元的出現對中國傳統的銀兩貨幣和方孔圓形為主的銅錢制是一種巨大沖擊。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複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銀元票(可兌換銀元)四種。發行紙幣開始有庫銀準備金、鈔本來憑證。

綜上所述,從兩宋到明清,紙幣產生與流通,**貨幣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開始確立銀本位制的紙幣制度,晚清機制幣體系出現,為中國貨幣史發展的第二階段後期情況。

以上所列為流通錢幣史,錢幣界還有眾多非流通性貨幣,如壓邪用的壓勝錢,禱福避邪的鎮墓錢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傑出人物的紀念幣之類此不一一列舉了。這些錢幣俗稱「花錢」,在貨幣流通上無足輕重,但對民俗研究卻可提供珍貴史料。

總之,錢幣學是一門學問,結合歷史教學活動初涉古錢幣知識,對於領悟與解讀中國古代歷史變幻開拓歷史視野有助,願此文對你有啟示和借鑑,供指正。

中國古錢幣為什麼有園有方外圓內方

銅錢外方而內圓,是東方貨幣的典型代表,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蘊涵有君臨萬方 皇權至上的象徵意味,從中亦可窺見古代的貨幣拜物教思想。正如西晉魯褒 錢神論 中所云 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銅錢上都鑄有銘文,早期銘文一般為重量,後期銘文一般為年號。幣材一般為銅...

為什麼古代銅錢有個孔,為什麼古代的銅錢,中間都有一個洞

古代銅錢就一個孔,見過那種圓孔和方孔的造型。這個是以前秦始皇統一的,有天圓地方的寓意在裡面,攜帶也比較方便。因為天圓地方啊,所以中間要有一個方形的孔啊。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時候,天圓地方,有個空也是為了更好的把錢帶著。那麼多孔,可能也是為了防止造假幣出現。因為有個孔便於從中間串起來,方便人們的使用。因為...

為什麼古代的銅錢是內方外圓,為什麼古代的銅錢是外圓內方的?

方,表示我們的原則 圓,代表的是方便 善巧 圓融 應機等。方在內圓在外 回 內表示我們自 答己的內心,外表示我們接人待物為人處事 外圓表示我們為人處事要圓融一些 方便別人,而我們自己的原則要有,但原則在內心中,不必處處示人 此外內方外圓也表剛柔相濟 內剛外柔的處事哲學。若是方在外,則必然處處碰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