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古代文章的體裁記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21:53 字數 5119 閱讀 9487

1樓:纞上貓的餘

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

記是一個漢字,讀作jì,一般指用大腦記憶下或筆記錄下,通常是動詞,名詞者是指記憶力等。《公羊傳·僖公二年》和《漢書·張敞傳》均有記載。

動詞(1) (形聲。從言,己聲。本義:記住)。

(2) 又如:記混了;記錯了;切記;牢記;銘記;記不清;記省(回憶,記憶);記心(記在心上,常用於叮囑);記念(掛心;惦念);記憶(記在心裡)。

(3) 記載,記錄。

(4) 又如:摘記(摘要記錄);筆記(用筆記錄);手記(親手記錄);記言(記錄言論)。

記:古代文學作品中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一種文體,如《小石潭記》《桃花源記》等。

名詞(1)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章。如:記書(傳記及諸家之書);遊記;日記;雜記;摘記。

(2) 按時間順序記述歷史史實或事件 。如:大事記;史記;記傳(歷史傳記);記牒(史冊;文字記錄);記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史策的府署)。

(3) 標誌,記號。倉廒內自有官司封記。——《水滸傳》

(4) 標記;以紅色為記;記色。

(5) 胎記,生那兒時,脊背下有一搭紅記。——《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塊記。

(7) 古時的一種公文。如:奏記;殘記。又指記述或解釋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經中的《周禮·考工記》和《禮記》

(8) 印章。

記是一個漢字,讀作jì,一般指用大腦記憶下或筆記錄下,通常是動詞,名詞者是指記憶力等。《公羊傳·僖公二年》和《漢書·張敞傳》均有記載。

2樓:榮剛毅鹿雲

「記」有符號、標誌、記號、印記、標記的意思。

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標明商業字號的方式,相當於今天的「註冊商標」。也就是商號的名字。

如徐福記、清代的茶葉商號梅記、吳祥記(百貨)、洪裕記(糧食)。

古代文章的體裁 "記 "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記 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

內,可以記小事,雜文,以及所見所聞

①碑記容: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蹟的文體。

②遊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 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蹟的文體。 說明,描寫,情緒。

古代人怎麼記時的…幾更是什麼意思!比如四更是幾點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的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我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

」(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二十三點至一點 子時 丑時 一點至三點

凌晨三點至五點 寅時 五點至七點,卯時

七點至九點,是辰時 九點至十一點,巳時 十一點至十三點,午時 十三點至十五點 未時 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 十七點至十九點 酉時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 戌時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 亥時 24至3子時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關於計算時辰的方法

1、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

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二:怎樣計算時間 1,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2,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3,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

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

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4,古人將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一更指七時至九時,二更指九時至十一時,三更指十一時至次日凌晨一時,四更指一時至三時,五更指三時至五時。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古時與現時對照:子時從夜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丑時從一點到三點,寅時從三點到五點,依此類推,每隔兩小時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更天」前最大的數字是五,是指三時至五時.

6樓:匿名使用者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時。~闌。

~夫。~鼓。~漏(原指計時用的漏壺,後泛指時辰)。

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裡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依次類推。

7樓:匿名使用者

1更是2小時,所以一般古代人在5更天都已經起來了!

時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8樓:天天天藍

1.  合時宜的,適時的

如:《莊子》:「時雨降矣。」意思是及時雨降下來了。

如:時豪(穿著入時;時髦);時諺;時文;時服(當時通行的服裝;時興的服裝)

2.  當時的

如:西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如:時忌(當時的忌諱);時輩(當時的名流、賢達);時彥(當時的英才);時人(當時的人);時勢;時語(當時的口語);時豪(當時的豪強);時俊(當代或當時的賢俊)

3.  通「是」。善,好

如:《詩·小雅·怡弁》:「爾酒既旨,爾餚既時。」意思是你的酒漿都甘醇,你的餚饌真好。

4、相當於「常常」、「經常」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時與出遊獵。」意思是常常出遊去打獵。

如:時聞(常常聆聽);時常(常常;經常);時形(經常出現)

5、 按時,到時候

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6、疊用,表示時而這樣,時而那樣;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如:時冷時熱

7、當時,這時,那時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時秦昭王與楚婚。」意思是這時秦昭王同楚國通婚。

8、 適時;合于時宜

如:時菊(應時開的菊);時雪(應時的雪);時味(應時的美味);時果(應時的水果);時物(應時的作物);時花(應時開的花);時鳥(應時而鳴的鳥);時材(應時的才能);時風(應時的風);時饈(應時的美味);時稼(應時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時行(等待時機而行;及時而作);少時(稍等)

古代「斯」是什麼意思,古代「斯」字是什麼意思

斯 的意思有如下幾種 1 文言指示代詞。這 這個 這裡。2 文言連詞。於是 就。3 上古漢語指劈 砍。4 古同 廝 卑賤。5 姓。組詞 斯文,斯文掃地。斯 這個字在古文中的用作指示代詞時候比較多,比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而在現代漢語中,斯 一般需要組詞才可表達意義,而極少單獨使用。比如常見的 斯文...

君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古代君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但講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講了教育的內容。孔子講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合稱 六藝 禮,主要指德育,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禮就站不起來,不能做人。樂,不僅僅指美育 禮是外在的,樂是內在的。樂使大家彼此相親,禮使大家彼此相敬 樂使大家彼此相同,禮使大家彼此相異,這在 禮記?樂記 中講清...

古代舍人是什麼意思,古代書舍人什麼意思

是一個官名。秦統一六國後以舍人為丞相及其他大官之屬官,漢代以舍人為皇后 太子及公主的屬官。西晉初曾設中書舍人,主管起草詔令 參與機密,權力漸漸加大。隋唐時名稱迭有變更。唐中葉後,帶有舍人二字的官職較多,如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見引納 明清內閣中書科設中書舍人,掌書寫誥敕,地位已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