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的戰役背景上甘嶺戰役的情況簡介100字

2021-03-05 09:21:29 字數 6243 閱讀 3548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全線性戰術反擊作戰取得節節勝利,"聯合**"處境愈加被動。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美方堅持所謂"自願遣返"原則,企圖強行扣留中朝人民軍隊被俘人員,並於10月8日單方面宣佈無限期休會。時值美國**選舉和聯合國第七屆大會召開前夕,"聯合**"為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謀求在停戰談判中的有利地位,並伺機奪取志願軍中部戰線要點五聖山以改善防禦態勢,擺脫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於10月14日發動"金化攻勢",向上甘嶺地區的597.

8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實施進攻。

戰前,志願軍做了防敵進攻的準備,以第45師第135團2個加強連防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並在兩陣地構築10米長以上坑道48條,全長760多米。

在戰役過程中,志願軍又陸續投入大量兵力,計有第15軍第45師、第29師,第12軍第31師和第34師1個團,炮兵9個團各1部另4個營,有山炮、野炮、榴彈炮114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總兵力達4萬餘人。

上甘嶺戰役,交戰雙方先後動用兵力達十萬餘人,反覆爭奪43天,作戰規模由戰鬥發展成為戰役,其激烈程度是戰爭史上罕見的。"聯合**"炮兵和航空兵,對兩山頭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投炸彈5000餘枚,把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高地的土石炸鬆1~2米。志願軍防守部隊貫徹"堅守防禦、寸土必爭"的作戰方針,依託坑道工事,堅決抗擊"聯合**"的進攻。

2樓:繼潤

2023年10月初,種種跡象表明,共產黨軍隊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掌握了地面作戰的主動權,駐韓國的聯合**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範佛里特對此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關注。在10月6日寫給上司——遠東美軍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儘快通過一項在美國第9軍前線發動一切有限目標的進攻計劃,他說:「為了扭轉局勢,我們必須首先採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使敵人陷於被動的防守地位,目前我們都是為應付敵人的進攻而採取防守行動,致使我們遭到了2023年10月和11月以來所有戰鬥中人員慘重的**。

」為避免這一趨勢繼續發展,範弗裡特建議採納第9軍團代號為「攤牌行動「計劃。他認為那樣將會改善金化以北防線的情況。範弗裡特指出,在該城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軍和敵人的軍隊都設有工事,雙方間隔只有200碼。

在598高地和該高地東北面大約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條從西北伸向東南的狙擊嶺山脈(中方稱537.7高地),那裡的敵對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傷就相應要大得多。假如能把敵人驅逐出這些山頭,範弗裡特繼續說,他們將不得不後撤到1250碼以遠的另一個防守陣地。

考慮目前彈藥庫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戰支援,第8集團軍司令對「攤牌行動」的可能性是樂觀的。

雖然克拉克在過去曾反對過奪取高地的冒險行動,但是他也終於表示,「攤牌行動」將可以非同尋常地創造一個好機會,可以不付出過大的犧牲就能拿下一些陣地。假如一切按計劃行事,僅美國第7師和韓軍第2師的2個營就可以圓滿完成這一使命。野戰司令官們估計,此行動將進行6天,會造成200人的**。

由於有多達16個炮兵營的280門大炮和200多架次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支援,估計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於是,8日克拉克批准了「攤牌行動」計劃,但仍提醒範弗裡特對該行動只作例行的新聞報道,同時要特別考慮奪取高地的戰術意義。

上甘嶺戰役的情況簡介1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美軍行動代operation showdown。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

7平方公里的地區,雙方**約3萬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勝利。此戰對朝鮮戰爭程序產生重要影響。由於上甘嶺戰役的失利,聯合**直至停戰,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的固守陣地發起主動進攻。

4樓:匿名使用者

1、上甘嶺戰役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的攻勢,於2023年10月一11月,敵方先後動用美7師,韓2師,對上甘嶺南側實施猛烈進攻。從30日開始,志願軍經過充分準備,實施反擊,坑道內外部隊密切配合,奪回表面陣地,擊退「聯合**」的連續反撲,至11月25日戰役勝利結束。

2、意義

上甘嶺是對志願軍以坑道為骨幹防禦體系的嚴重考驗,通過這次戰役顯示了坑道在敵優勢火力下進行防禦作戰的巨大作用,使志願軍取得了依託坑道進行防禦的初步經驗。戰役中,守備部隊主要以坑道為依託,利用陣地上的既設工事進行防守,堅守坑道只是在表面陣地失守的情況下為儲存有生力量,疲憊消耗敵人,贏得反擊準備所必須的時間而不得已所採取的手段。而且堅持坑道鬥爭必須在坑道里人員、物資條件允許,與上級通訊聯絡暢通的情況下,堅持一定時間,並要抓緊時機向坑道及時補充人員和物資,還必須要有縱深部隊的戰術、火力、物質、精神的有力支援。

上甘嶺戰役背景 上甘嶺戰役的意義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的攻勢,於2023年10月一11月,在朝鮮金化東北上甘嶺地區進行的堅守防禦作戰。先後動用美7師,韓2師,對上甘嶺南側實施猛烈進攻。

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鐵般的意志與頑強的戰鬥精神扭轉了白馬山戰鬥後的不利局面,迫使聯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停止了進攻。——常識歷史篇。

上甘嶺電影以什麼戰爭中的什麼戰役為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7樓:

第五次戰役後,中、朝與美國等」聯合**「邊打邊談的陣地僵持階段;

第一段表達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和平生活的熱愛,捎帶對保衛祖國的志向

上甘嶺戰役的簡介

8樓:匿名使用者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粉碎美國為首的「聯合**」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金化攻勢」,於2023年10月14日~11月25日,在上甘嶺地區依託坑道工事,所進行的堅守防禦作戰。 2023年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全線性戰術反擊作戰取得節節勝利,「聯合**」處境愈加被動。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美方堅持所謂「自願遣返」原則,企圖強行扣留中朝人民軍隊被俘人員,並於10月8日單方面宣佈無限期休會。

時值美國**選舉和聯合國第七屆大會召開前夕,「聯合**」為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謀求在停戰談判中的有利地位,並伺機奪取志願軍中部戰線要點五聖山以改善防禦態勢,擺脫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於10月14日發動「金化攻勢」,向上甘嶺地區的597.8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實施進攻。

「金化攻勢」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j.a.範佛里特親自謀劃和指揮,進攻前,「聯合**」以為只需投入2個營的兵力,即可佔領該兩高地。

進攻發起後遭到志願軍頑強抗擊,遂陸續投入兵力,參戰部隊先後有美軍第7師(配屬美軍空降第187團、衣索比亞營、哥倫比亞營)、南朝鮮軍第2師(配屬第37團)和第9師,共計步兵11個團又2個營,另18個炮兵營(計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00餘門)和170餘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餘架次,總兵力達6萬餘人。 志願軍在上甘嶺地區先後擔負防禦任務的部隊為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副政治委員杜義德指揮的第15、第12軍。戰前,第15軍做了防敵進攻的準備,以第45師第135團2個加強連防守597.

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並在該兩陣地構築10米長以上坑道48條,全長760多米。在戰役過程中,志願軍又陸續投入大量兵力,計有第15軍第45、第29師,第12軍第31師和第34師1個團,炮兵9個團各1部另4個營,有山炮、野炮、榴彈炮114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總兵力達4萬餘人。

整個作戰由第15軍軍長秦基偉、政治委員谷景生指揮。 上甘嶺戰役,交戰雙方先後動用兵力達十萬餘人,反覆爭奪43天,作戰規模由戰鬥發展成為戰役,其激烈程度是戰爭史上罕見的。「聯合**」炮兵和航空兵,對兩山頭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投彈5000餘枚,把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高地的土石炸鬆1~2米。

志願軍防守部隊貫徹「堅守防禦、寸土必爭」的作戰方針,依託坑道工事,堅決抗擊「聯合**」的進攻。整個戰役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爭奪表面陣地 「聯合**」經過兩天的炮火準備後,於10月14日5時開始,以美軍第7師和南朝鮮軍第2師各一部共7個營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00餘門、坦克30餘輛、飛機40餘架次的支援下,採取多路多波的方式,連續向597.

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動猛攻。志願軍第45師防守部隊頑強抗擊,先後擊退1個排至1個營兵力的10餘次衝擊。

野戰工事被摧毀後,轉入坑道繼續戰鬥,並於當夜以4個連的兵力進行反擊,恢復了表面陣地。戰鬥中,第135團排長孫佔元,雙腿被炸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15~19日,「聯合**」又投入2個團另4個營的兵力繼續進攻。

第45師調整部署,增加防守兵力,依託坑道工事,白天阻擊,入夜反擊。在19日反擊597.9高地的戰鬥中,第135團班長黃繼光,以身軀堵住敵機槍工事射孔,為部隊開闢衝鋒道路。

至20日,第45師共斃傷敵7000餘人,在大部表面陣地被敵佔領後,防守分隊轉入坑道繼續作戰。 第二階段,堅持坑道鬥爭 從10月21日開始,「聯合**」一面圍攻志願軍堅守坑道的部隊,一面調整部署,將遭重創的美軍第7師在漢灘川以東的防務和進攻597.9高地的任務交給南朝鮮軍第2師,將南朝鮮軍第9師調至金化以南地區作為戰役預備隊。

第15軍根據志願軍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關於抓住敵成營成團衝擊這一有利時機予以大量殺傷的指示,令第45師重點轉入堅守坑道作戰,準備進行決定性的反擊。21~29日,該師堅守坑道的部隊,在「聯合**」進行 一切封鎖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團結一致,克服缺糧、缺彈、缺水和空氣汙濁的困難,堅持作戰,並先後組織班或戰鬥小組向坑道外出擊158次,斃傷敵2000餘人,奪回7處陣地。此間,志願軍縱深部隊以2個班至5個連的兵力,多次向597.

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實施反擊,並及時向坑道內增派人員,補充物資;炮兵19個連進行火力支援,配合堅守坑道作戰。為了準備決定性反擊,第3兵團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的指示,將第12軍調往五聖山地區,作為戰役預備隊;以第15軍第29師接替第45師除597.

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務;給第15軍增加7個炮兵連和1個高射炮兵團,給第45師補充1200名新兵。 第三階段,實施決定性反擊 10月29日開始,志願軍第15軍進行兩天的炮火準備,摧毀「聯合**」所佔表面陣地的工事。

30日夜,該軍以第45師5個連、第29師2個連與堅守坑道的3個連相配合,在百餘門火炮支援下,對597.9高地進行反擊,奪回了表面陣地。11月1~5日,「聯合**」每日以1~6個營的兵力,對597.

9高地猛烈攻擊,一度突入陣地。志願軍第12軍以第31師第91團和第93團1個營先後投入戰鬥,與第45師防守部隊緊密配合,粉碎了「聯合**」的多次進攻。在5日的戰鬥中,第91團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都**的情況下,孤身奮戰,堅守陣地,斃傷敵280餘人。

11月5日,第3兵團調整部署,以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指揮第31師及第34師2個團擔任鞏固597.9高地和奪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戰任務,並組成五聖山戰鬥指揮所,該指揮所歸第15軍直接指揮;第45師除炮兵、通訊、後勤保障部隊外,撤出戰鬥進行休整。

11日16時25分,第31師第92團以2個連,在110餘門火炮支援下,分兩路發起衝擊,激戰至17時奪回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入夜該團增強兵力,搶修工事。

12~14日,打退南朝鮮軍2個營至1個團兵力的多次攻擊。14日夜,第93團主力加入戰鬥。至17日,又打退南朝鮮軍1個排至1個團兵力的衝擊70餘次。

18日,第34師第106團接替第93團加入537.7高地北山作戰,激戰至25日,打退南朝鮮軍多次進攻。第12軍加入作戰後,在第15軍作戰勝利的基礎上,鞏固了597.

9高地,恢復、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聯合**」由於**慘重,被迫停止進攻,上甘嶺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志願軍第15、第12軍打退「聯合**」營以上兵力衝擊25次,營以下兵力衝擊650餘次,進行數十次反擊,共斃傷俘敵2.5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70餘架,擊毀擊傷其大口徑火炮60餘門、坦克14輛,最終守住了陣地。作戰中,志願軍**1.

15萬餘人。上甘嶺戰役,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堅守防禦作戰的範例,表明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對抗擊強大火力的突擊、增強防禦的穩定性有著巨大作用。在43天的激烈戰鬥中,聯合**在只有4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先後投入3個師部隊的11個團另2個營,共計6萬餘人,105毫米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150餘輛,飛機3000餘架次,**2.

5萬餘人;中**隊先後投入2個軍的4個師部隊計10個步兵團,共4.3萬餘人,各種火炮185門,**1.5萬餘人。

戰役中,聯合**發射炮彈190多萬發,投擲航空彈5000餘枚,最多的一天發射炮彈30萬發,投擲彈500餘枚;中**隊共發射炮彈40餘萬發,也創造了中**隊火力發射之最。2個高地山頭被削平近2米,到處一片焦土,在這片狹小地域雙方倒下了4萬餘名士兵。當時,美聯社就稱其為「朝鮮戰場的凡爾登」。

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只奪取了537.7高地北山的2個小陣地,完全沒有實現奪佔整個597.9高地和537.

7高地北山的作戰目標。此後,聯合**再未發動大規模的攻勢。15軍也一戰成名,後來被改編為中**隊中的唯一一支空降軍,成為了和「萬歲軍」38軍齊名的有國際知名度的中國部隊。

上甘嶺戰役中國打了幾天上甘嶺戰役慘烈到什麼程度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四十三天,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空前激戰。此戰最突出特點就 這是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唯一一次不計人員 代價的拼命戰,歷來依賴飛機 大炮 坦克,非常惜命的美軍,在此次戰役中英勇了一回。在範弗裡特的指揮下,為扭轉李奇微走前開始出現的不利局...

上甘嶺戰役的意義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先後打退敵人900次的進攻。聯合 25498人,率在40 以上 志願軍 11529人,率在20 以上。聯合 率和日平均 數,對美國人來說,確實是個可怕的數字。過去美國人認為他們在戰爭中最高 率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但也只有32.6 血肉橫飛的場面,在上甘嶺戰役中司空見慣。紀念...

維克斯堡戰役的戰役背景,葛底斯堡戰役的戰役背景

1862年11月 1863年7月發生於密西西比河畔小城維克斯堡的維克斯堡戰役,歷時9個月,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重要轉折點。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1863年7月發生於東部戰場的葛底斯堡戰役作為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而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葛底斯堡戰役雙方 人數相當,北方儘管獲勝,也是慘勝。戰役的結果是南軍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