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021-03-05 09:20:56 字數 4859 閱讀 7976

1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關於黃土的**,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幹旱沙漠區。

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

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幹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幹,堆積了離石黃土,範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幹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佈範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溼,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樑、峁廣佈的破碎地表。

科學在不斷髮展,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許多現象是黃土風成學說無法解釋的。譬如,黃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黏土的含量卻從西北向東南遞增,這種自西北向東南的有規律的排列呈疊瓦階梯狀的分佈過渡,而不是平面模糊過渡。這種疊瓦階梯狀的分佈過渡更像是洪水的傑作等等。

為了解黃土高原的「變臉」過程,專家們特意到黃土高原西部甘肅靜寧縣、秦安縣、定西縣等地採集黃土高原6個典型地質剖面的黃土標本,從中獲得了700餘塊孢粉樣本和209塊表土孢粉樣本,這近千份孢粉樣本大約記錄了公元前4.6萬年至今黃土高原植被變遷過程。通過對碳14的測量,在6個典型剖面中共測得年代34個。

經過分析,專家們發現,從黃土高原採集的20克樣品中最多分離出孢粉顆粒達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則不足50粒,顯示著4萬多年來,環境和植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過程。

李春海說,從孢粉的分析來看,發現了鬆、雲杉、冷杉、鐵杉、櫟、菊科等數十種植物孢粉的記錄,專家們認為黃土高原在最初的時候並不姓「黃」,在4.6萬年的歷史中,有一多半的時間,黃土高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相互消長,在這段時間裡,黃土高原經歷過多次快速的「變臉」———歷經過草原、森林草原、針葉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轉換。

黃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蝕和風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圍的低窪地區堆積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細的顆粒。每當大風驟起,在西部地區便形成飛沙走石、塵土瀰漫的景象。被捲起的沙和塵土依次沉降,顆粒細小的粉塵最後降落到黃土高原區域,形成了一條荒涼地帶。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

然而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暖溼氣團的向北移動,久而久之,中國的西北部地區越來越乾旱,漸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這裡就是堆積起了黃土高原的那些沙塵的發源地。體積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聳立在北半球的西風帶中,240萬年以來,它的高度不斷增長著。

青藏高原的寬度約佔西風帶的三分之一,把西風帶的近地面層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喜馬拉雅山南側向東流動,北支從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開始向東流動,這支高空氣流常年存在於3500—7000米的高空,成為搬運沙塵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由於青藏高原隆起,東亞季風也被加強了,從西北吹向東南的冬季風與西風急流一起,在中國北方製造了一個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對策

1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4.1.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壩淤地,引洪灌地。根據黃土高原現狀,在一些坡度較小的緩坡上建設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減少水土流失,有利於保水、保土、保肥,利於耕種;打壩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壩內變成溝底平地,既攔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舉兩得;引洪灌地就是引用暴雨產生的洪水漫灌川地、臺地、壩地等,可有效的控制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

4.1.2 林草措施

根據對1987~2023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的分析,當覆蓋率在20%~40%時,具有明顯減少侵蝕作用;當覆蓋率達到60%~70%時,可減少土壤侵蝕量90%以上。由此可見,植樹種草可以有效的減輕水土流失。由於黃土高原氣候乾旱,應以鄉土林種為主體,合理利用外來樹種。

在林種佈局完整的基礎上,要慎重選擇經濟林樹種。在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區,以營造灌木林為主,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保護和利用並舉,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分水嶺防護林,可有效促進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1.3 耕作措施

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人為因素來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據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套適合於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即大於30。坡地實行草灌間作,25。

~30。坡地實行了草糧兩輪間作,小於25。坡地水坡地水平溝種植,在緩坡地丘陵地儘量增加人工草場,發展畜牧業,在川地、壩地、發展耕作業,這樣有利於保持水土、發展水土、發展生產。

實踐證明,黃土高原必須遵循客觀規程,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 ,防治水土流失的對策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西北部地區旱澇災害嚴重的具體情況,要遏制生態環境惡化,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為此特採取以下對策。

4.2.1 加強領導,健全體系,合理規劃

各級黨政領導要組織各方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規劃是組織實施中的依據,各地應在***水土保持建設總規劃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的規劃,認真執行。 4.2.

2 加強生態建設的科技支撐作用

利用科技加強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主要包括:⑴提高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速度,解決生態環境建設質量低下的問題。⑵加快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整套技術。

⑶完善科技服務和推廣網路,提高科技的轉化利用率。

4.2.3 多方籌集資金,統一管理使用

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資金,由水保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專款專用,投資專案要擇優扶持,要扶持重點工程以及對脫貧致富能起較大作用的關鍵措施專案。

4.2.4 搞好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為了使水土保持規劃順利實施,必須加強水保隊伍的建設,首先要選擇具有較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其次要對工作人員進行輪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4.2.5 穩定落實退田還林(草)的補貼政策

黃土高原部分地區十分貧窮落後,要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必須首先考慮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應積極執行**提出的「以糧代賑」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4.2.6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減緩人口增長速度

黃土高原地區經濟落後,農業人口數量多,而且早婚、早育、多育現象十分嚴重,人口數量快速的增加,從而看你加劇對黃土高原的土地破壞。

4.2.7 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總結前人的經驗,貫徹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原則,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2.8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全民水保意識和法制觀念

廣泛深入地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森林法》以及有關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使其自覺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的義務和責任。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面積約64萬km2,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之處,更是古代中華文明的發祥地。250萬年以來,在這塊土地上堆積了厚100—200m的黃土

3樓:匿名使用者

造陸運動的形成。。大量種植樹木,,引水源。。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4樓:魷魚科技

黃土高原上厚厚的黃土是怎麼形成的?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5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1、黃土高原原來是一片湖區,大約1500萬年前的時回候,這裡的答地貌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南印度洋推來的地球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發生碰撞,以至把整個湖區慢慢的推升起來,湖的底部被抬高了,湖水便渉而下,向東方的底窪地區湧去,流向東海。巨大的洪水帶著泥土在華北平原上堆集,為以後華北平原的形成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

2、在時間的推移下,黃土湖區愈抬愈高,而湖水變得越來越少,也愈來愈淺了,終於,在大約800萬年的時候,湖水終於乾枯,黃土被抬出地面,而漸漸的成了高原。也就成了今黃土高坡的地貌。隨著湖水的乾枯,高原的形成,氣候也漸漸變冷,就形成了當今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這就是黃土高原的形成過程。

拓展資料:

6樓:五保戶呆板

1、黃土高bai原是由於風力堆積作du用形成的。亞洲zhi東部季風區強dao

大的冬季版風,**於中高緯內陸地權區,即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風帶來大量的沙塵,遇到太行山、秦嶺等山地的阻擋,沙塵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黃土高原。

2、黃土高原表面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流水侵蝕形成的。由於黃土高原位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並容易出現暴雨,造成比較大的地表徑流,而且由於地勢起伏較大,流水速度較快,加上黃土這種土壤本身的土質就十分疏鬆,植被覆蓋率低,缺乏對土壤的保護,因此該地區的流水侵蝕作用非常強烈,形成黃土高原崎嶇不平的地表形態。

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黃土高原原生黃土是第四紀冰期乾冷氣候條件下的風塵堆積物,次生黃土是原生黃土經洪積、沖積改造而成的。

8樓:漫聊聊

這是多年前經過發展和黃河堆積而成的

9樓:莫揚戀

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

10樓:睢竹

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堆積,地表形態是由於流水侵蝕

11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是由地質時期強勁的偏北風從北方乾旱地區吹來的泥沙,風力沉積

作用之內後的產物。

又由容於黃土層土質疏鬆,加上地面植被破壞,長期以來,地表受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從而,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黃土高原的黃土是怎樣形成的?

簡單的說,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詳細的解釋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這個過程持續6000多萬年以後,到了距今大約240萬...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1.農業措施 植樹造林 種草 保持水土,治本措施 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 降低水流速度,促進黃土就地沉積,土壤肥力增加,可以種草種樹保持水土 修建水平梯田 保持水土 2.水利工程等措施 修建水庫 調節 防洪 發電 打壩淤地 在溝裡建壩攔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積成 壩地 土層深厚,土質...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和戰略求解答

一 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 降雨 土壤 地面物質組成 植被四個方面。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彙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降雨,季風氣候,降水集中。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