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朝廷有幾個部門,都是幹什麼的

2021-03-05 09:20:16 字數 5728 閱讀 4527

1樓:9點說史

唐朝朝廷有三省六部。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三省:1、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

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初稱為「內史省」,後改為「中書省」。宋代中書省與門下省合併為一個機構「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

2、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書省

官僚機構。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檯」。由漢代皇帝的祕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最高政令機構,為****最高權力機構之一。

「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六部:1、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

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守制、終養、辦理**之出繼 、入籍、複名複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2、戶部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3、禮部

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4、兵部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

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則不盡相同。

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5、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

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部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

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西晉以後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後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長官為大司空。

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2樓:妄與梔枯

六個部門。

1、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2、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3、禮部,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4、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

5、刑部,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

6、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

唐朝體制

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軍事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時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徵調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為李唐征戰。

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後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

唐朝的眾多著名將領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將薛仁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佔據了重要地位。

比較重要的有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僕固懷恩、渾瑊和阿跌光進等。

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的破壞導致府兵制改為徵兵制和募兵制。安史之亂中,臨時代府兵制而起的擴騎並不能抵禦與節度使的兵力。

唐朝在軍事上失勢: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回紇、吐蕃、南詔犯邊。但在晚唐會昌二年唐軍擊破回鶻那頡啜部,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那頡中箭,透駝群潛脫,烏介獲而殺之。

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朝廷有三省六部。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國家的政務。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中書省,古代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祕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

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政令的最高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三省六部制)。宋元時中書省設中書令和中書丞相,明清時期廢其名稱。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魏晉至宋的**最高**機構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後來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製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的三省之一。其稱為門下省,始自西晉。

官僚機構。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檯」。由漢代皇帝的祕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

是魏晉至宋的**最高政令機構,為****最高權力機構之一。隋唐對三省加以釐定,形成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三省制,尚書省也最終發展成形。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沿襲隋制,把**分為九品,每品內又分為正、從,共為十八個等級。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還分為上下階,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實際上有三十個等級,武官散官等級是三十二等級。這些等級總稱為流內官,為正式文武**。

此外還有流外九品,實際上已屬於吏員,不屬於正式**的範圍。**的散官稱號與品級大致對應,表示**地位與資歷高低,作為升遷的序列。

4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三省六部 隋唐時期的中樞制度。三省指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

三省為**最高中樞政務機構,一般為中書決策,門下稽核,尚書執行。

三省長官:中書令(隋為內史令)、門下侍中(隋為納言)、尚書令共行宰相之職。六部為尚書省屬下的**行政機構,分掌各方面的政務及政令的貫徹執行,並對**擔任具體事務的九寺五監及地方上的府、州、縣有領導、監督之權。

其後,三省長官成為榮譽之職,其決策權逐漸被剝奪,宰相一職為他官參加議政所替代。唐中葉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真宰相,其後,地位尊崇的翰林學士,因擁有起草詔敕權,被稱為「內相」.尚書省六部及下屬各司的職權,在安史亂後,由於使職的趨重與普遍化,逐漸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葉以後,趨向名存實亡。

簡述唐代三省六部制。答:唐代的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

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其長官為中書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負責稽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左右僕射。

三省為**最高統治機構,三省長官同為宰相,共同負責中樞政務。六部即尚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戶口和賦稅、禮儀制度、軍政、法律、刑獄、水陸工程等。各部長官為尚書。

三省分權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職司劃分明確,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強了**統治力量。

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作過一些有利於加強**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隋朝以前,自西漢至南北朝,基本沿襲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後,為加強**集權,綜合前代各種制度,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在**設定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內史省是決策機構,長官叫內史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長官叫納言;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處理全國行政事務,長官叫尚書令,副長官叫左、右僕射。尚書省下設史、禮、兵、都官(後改為刑)、度支(後改為民)、工六部,各部長官為尚書,副長官為傳郎。

三省的長官等於秦漢的宰相。把宰相之職一分為三,避免了權臣專權,**集權進一步加強。

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和補充。三省為中書、門下和尚書省。

中書省即隋朝的內史省,是決策機構,就軍國大事、重要**的任免等事項,替皇帝起草詔旨,長官叫中書令。

門下省負責稽核中書省起草的詔旨,有認為不當者,可以駁回,長官叫侍中。

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構,長官有尚書令、左右僕射、左右丞等。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稱侍郎。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調動等事務;戶部,掌天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禮部,掌管國家典章法度、祭祀學校、科舉、接待外賓等事務;兵部,掌武將選用、兵籍、軍械、軍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獄事務;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項工程等等。六部與地方諸州聯絡,必須通過尚書省各級長官。

唐初,以尚書省長官尚書令、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共議國政,行使宰相的職務。因李世民即位前曾任尚書令,以後此職雖設而不任人,左、右僕射遂為實際的長官,與中書令、侍中同為宰相。後因三省長官品位崇高,不輕易授人,中書令、侍中也不再常設。

官雖不設,宰相卻不可缺員,唐太宗特置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參預朝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名號,高宗以後這些名號逐漸統

一、固定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凡以本官加帶此類頭銜的**,即為宰相。但這些作宰相的人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進退較易,在使用上顯得便利。這既有利於發揮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唐朝宰相平時討論軍國大事的場所是政事堂,即宰相的總辦公處。政事堂開始設在門下省,後來遷到中書省,唐玄宗時改稱「中書門下」。政事堂會議協助皇帝決策國家大事。

參加政事堂會議的人開始為三省長官,後來由皇帝指定參加政事堂會議行使宰相職權的人,以本官加「參知政事」「參預朝政」等銜,後統一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

宰相權力分於三省,宰相又由品位較低的**充任,並且協同議事;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監督,提高了辦事效率,封建統治機構日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強了**主義**集權,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現在的茶樓都是幹什麼的,茶樓都是幹什麼

現在的茶樓一般消費茶品,提供麻將 棋牌等娛樂,舉辦品茶會 品酒會等。現在的茶樓往往注重現代茶藝的開發研究,在經營理念上緊跟時代潮流,強調規範化管理和優質服務,通過營造溫馨舒適 熱情周到的服務氛圍來吸引顧客。現代式茶樓的風格比較多樣化,往往根據經營者的志趣 興趣,結合房屋的結構依勢而建,各具特色。有的...

行政部門是幹什麼的,行政部門是做什麼的

行政部門或稱為執法部門的工作就是執行法律,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在現代社會,負責執行法律的公共機構通常稱為 執行由立法部門訂立的法律。公司行政部門廣義上包括行政事務 辦公事務 人力資源 財產會計四個方面 狹義上指以行政部為主,負責行政事務和辦公事務。行政部門職責 1 負責貫徹公司領導指示。做好上...

團支書都是幹什麼的

團支書是在院團委的指導下,從事團工作並協助班長搞好班級日常工作的學生幹部。其主要職責是 1 負責學生政治學習的召開,團結同學,使同學們端正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2 協助班長更好的開展班內工作。3 瞭解同學思想動態,定期與同學談心,發現問題應立即想辦法解決或上報。4 引導同學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