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所謂卮言指的是什麼

2021-03-03 20:36:46 字數 1994 閱讀 3828

1樓:匿名使用者

卮言抄:

自然隨意之言.一說為支襲離破碎之言.

語出《莊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

"巵,酒器也.日出,猶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

和,合也......無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無系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巵,支也.

支離其言,言無的當,故謂之卮言耳."後人亦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詞,如《藝苑卮言》、《經學卮言》.

2樓:匿名使用者

卮言zhī yán

意思bai是隨人du意而變,缺乏主見之言,zhi後人常用為dao對自己著作的謙詞版。另有解釋為支離破碎之

權言。例:清魏源《再書<宋名臣言行錄>後》:「雖韓魏公、歐陽文忠公德業,皆據**卮言,議其疏防危身為莫大罪,議其暱妓挾私,誣謗錢氏,等諸穢史。」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3樓:愛力玖elma老師

莊子為文擅用「三

言」——「寓言」、「重言」、「卮言」,莊子自己也曾說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莊子?寓言》)。何為「寓言」?

凡是出自虛構、別有寄託的語言,無論是禽言獸語,無論是離奇故事,無論是素不相及的歷史人物海闊天空的對話,都屬於「寓言」之列;何謂「重言」?凡是重複——也就是援引或摘錄——前賢或古人的談話或言論,都屬於「重言」之列,至於這些前賢古人是否講過這些話,無從考證,通常都是莊子為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和權威性而假借這些古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何謂「卮言」?

「卮言」就是那些寫起來行雲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給人以浪漫主義美感的語言。

4樓:小小一心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莊子·雜篇·天下》

《莊子·逍遙遊》的主旨是什麼?

5樓:亦小浛

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

文章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6樓:長頸鹿噻

簡短扼要的回答一下,這篇文章的主旨是闡述如何才是無為逍遙的境界,總結下來、莊子告訴我們只有無所待才能夠進入這種境界,而無所待,就是說放下自己貪戀的東西,如聲望,功名,還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即無功、無名、無己.

作者 莊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莊,名周,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宋國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東北)人,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

文章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佛教中所謂上師的教言指哪些方面,佛教中的「上師」是指密宗的活佛嗎?還有其他義嗎?

1 這個問題,要 抄這樣描述 佛教中bai,藏密上師的教du言指哪些方面?zhi2 佛教,除藏密,都不稱 上師 dao 密宗正傳 唐密 東密,皆稱 阿奢黎 3 開示 教言,皆是解讀佛經之言,即方便說法。必須符合佛陀 佛法教義。4 一切開示 解說 教言 都必須依法!歸結起來,就是佛經。上師即為出家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