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黃帝時史官的職責有哪些

2021-03-03 22:29:59 字數 3886 閱讀 336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黃帝時

來期,就有史官了。沮誦、倉自頡就是史官bai,他們那時時負責造du字。據說倉頡zhi有四隻眼睛,他dao通過眼睛觀察到萬物的形狀,模擬出他們的聲音、形狀,創造出了象形字和形聲字,通過一些事物所要表達意思,創造了會意字。

"史,記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就是:史,是記事,堅持公正直筆。所以對於史官的要求也就一目瞭然了,就是要如實地記錄,不得偏私。

而且古時還有一個規定君王不許**當朝史書~

史官的職責是什麼

2樓:暴走少女

史官的主要職責是記錄和編撰歷史。

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

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官方歷史。

3樓:那y1抹庸顏

史官是中國曆代均有設定專門掌管史料,記載史事和編撰史書的官職,統稱史官。

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最初史官被分為記言的「左史」和記事的「右史」兩類。後左史逐漸演變成隨侍皇帝左右,專門負責記錄皇帝起居、言行與政務得失的史官,又稱起居注史官;右史則逐漸成為專門負責編修前朝官方歷史的史館史官。

4樓:天霜地雪

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全面一點的話就是記錄歷史大事與國家事件還有做傳做序的 其實還有職責是天文地理曆法都要管理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真實的記載歷史 以供後人查閱

左史官是什麼意思 黃帝時期的左史官,左史官是什麼樣的職位,是做什麼的?

7樓:雷天飛

上古時代,國家首腦的助手主要有兩人,一個是史官,一個是行政管理,專史官負責的全國文字屬、曆法、記事、監察等等,行政主要負責處理一般政務,所以,史官地位還是要略高於行政官的,左史官相當於集人大、紀委、黨務於一身

史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史官文化存在於三代,昌盛於西周;平王東遷以後,漸趨衰落。我國最早書籍,以史官文化作為產生的土壤;又隨著史官文化在西周繁榮而走向繁榮。由史官文化產生的官書制度,鑄就了先秦書籍的全部特徵,與漢以後書籍迥然不同的特徵。

可以說,沒有史官文化,就沒有最早書籍;不瞭解史官文化,就不能完全瞭解先秦書籍。董狐,春秋晉國太史,亦稱史狐。周**辛有的後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

據說今翼城縣東50裡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蹟,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夷皋聚斂民財,殘害臣民,舉國上下為之不安。作為正卿的執政大臣趙盾,多次苦心勸諫,靈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殘害。他先派人刺殺,未遂,又於宴會上伏甲兵襲殺,未果。

趙盾被逼無奈,只好出逃。當逃到晉國邊境時,聽說靈公已被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幹是返回晉都,繼續執政。 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並宣示於朝臣,以示筆伐。

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意思是他做為執政大臣,在逃亡未過國境時,原有的君臣之義就沒有斷絕,回到朝中,就應當組織人馬討伐亂臣,不討伐就未盡到職責,因此「弒君」之名應由他承當,這是按寫史之「書法」決定的。

當時的史官與後世大有不同,他們既典史策,又充祕書,即協助君臣執行治國的法令條文。傳宣王命,記功司過是他們的具體職責,兼有治史和治政的雙重任務,實際就是具有褒貶臧否大權的文職大臣。當時記事的「書法」依禮制定,禮的核心在於維護君臣大義,趙盾不討伐弒君亂臣,失了君臣大義,故董狐定之以弒君之罪。

對此,孔子大加讚揚,稱董狐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後世據以稱之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這是因為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權臣掌握國命,有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以禮義為違合的書法原則,早已失去了它的威嚴,堅持這一原則,並非都能受到讚揚,而往往會招來殺身之禍。齊國太史就因寫了權臣崔抒的「弒君」之罪,結果弟兄二人接連被殺。

董狐之直筆,自然也是冒著風險的,因此,孔子讚揚他,後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堅持原則的剛直精神。這種精神已為後世正直史官堅持不懈地繼承下來,成為我國史德傳統中最為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直筆的含義逐漸擺脫了以禮義違合為內容的書法侷限,從司馬遷開始,賦予了它「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具備了唯物史觀的實質。

這一傳統為後代進步史學家弘揚發展,編著出許多堪稱信史的著作,是我國史著中的精華。其開啟之功,實源於晉太史董狐不畏強權,堅持原則的直書精神。

9樓:匿名使用者

史官的設定

在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

夏商周在夏代的奴隸制國家機構中,已設定了史官。《呂氏春秋·先識篇》記載:夏桀荒淫無道,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進行勸諫,無效,即棄而奔商。

商周時代,甲骨文中有「作冊」、「史」、「尹」等字。《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

」即史的初義是指古代記事之官吏,即史官。金文有「作冊內史」、「作冊尹」的記錄。據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考證,「作冊」和「內史」是同樣的官職,其長官稱「尹」,都是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史官。

《周禮·春官》記載周王室設有五史。(一)** 職位很高。新王登基,**參加策命典禮。

王為國家大事有時還會訪問**。如《國語

·晉語》載胥臣曰:「文王訪於辛、尹(辛甲、尹佚,二人皆周**)。」有時**還命令百官規誡王的缺點,如《左傳》襄公四年載:

「魏絳曰:昔周辛甲之為**也,命百官箴王缺。」此外,**還掌記錄時事,保管文書等。

(二)小史 秩卑,金毓黻說:在古代史籍中一般稱之為「史」。《周禮》雲:「凡國事用禮法時,佐**,掌其小事。」

(三)內史 其秩最尊。《周禮》說內史掌策命諸侯及孤卿大夫,掌書王命。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

「王命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有時,內史還奉王命出使諸侯國,《左傳》僖公十六年載:「周內史叔興騁於宋。

」(四)外史 秩卑,《周禮》雲其職務是「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五)御史 秩卑,又一名柱下史。其職務是掌管圖書等。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君舉必書」,有**、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禮記·玉藻》說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可見,史官的分工和職責是十分細緻、明確的。

秦漢以後

秦漢以後,史官的名稱繁多,職務各異,但史官的設定卻一直保留下來。秦歸太史令,漢置太史公,史官職責由太史公負責,常務工作由史書令史承擔。唐設起居郎,還有蘭臺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歷朝歷代都有史官。

唐朝劉知幾著《史通》,對古代史官建置的起源與演變,有詳細記述。他認為史之為用,是「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的大事。假如沒有史官,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辨,功過不清,結果是"墳土未乾,妍媸永滅」。

因此他說:「苟史官不絕,竹帛長存,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

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懼,南史至而賊臣書。其記事載言也則如彼,其勸善懲惡也又如此。

由斯而言,則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其實,對於「史之為用」,歷代帝王心裡也很明白。不過,他們設定史官,沿用「君舉必書」的春秋傳統,並不考慮什麼彰善癉惡、激濁揚清的問題,目的只是為自己樹碑立傳,流芳百世。《史記·孟嘗君傳》載:

「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侍史記些什麼?後人不得而知。

大概是記述他「好客自喜」的善舉,總不會讓侍史記述他在路經趙國時,只因趙人出觀,笑稱他「乃眇小大夫」,便擊殺數百人的罪行吧。

老子的學生有哪些?哪部古籍中有記載呢

一 老子的著作 老子在出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 老子 一書,又名 道德經 或 道德真經 道德經 易經 和 論語 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道德經 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 道是德的 體 德是道的 用 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二 道...

文藝委員的職責是什麼,文藝委員有哪些職責?初中的

負責協辦組織本班文藝活動,主要包括組織班級文化活動,如班會活動 文娛聯歡或郊遊聯歡等。1 密切關注班上同學關於文藝活動方面的動向,積極組織開展文藝活動。2 以各種形式培養同學的文藝興趣,豐富同學課外生活,提高藝術素養。3 積極響應校 院黨 政 團組織及年級各方面的號召,配合文藝總班,做好本職工作。4...

酒店財務經理職責有哪些,財務經理的職責有哪些?

是確定整個企業集團的財務核算體系 架構,預算體制,考核體制等。有的還負責整個集團的資金籌集和分配 排程。財務經理負責制定具體公司的財務核算辦法,日常財務分析和報告等。財務主管負責日常會計核算。在財務管理水平日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今天,企業對財務經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財務經理的職能絕不再僅僅是做好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