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單井出水能力是什麼意思,單井出水量q

2021-03-03 20:32:58 字數 6553 閱讀 1455

1樓:沒豆腐飯和

意思是說降水量很大的,連井蓋都蓋不住降雨量的連出水的系統也不怎麼的好,也出現了問題

單井出水量q

2樓:中地數媒

可採用現場抽水試驗得出的單井出水量。無資料時,可按下面經驗公式進行估算: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q——單井允許出水量(m3/d);

r—過濾器外緣的半徑(m);

l—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

k—含水層滲透係數(m/d)。

設計時也可根據《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1999)8.3.4條,確定單井出水量。輕型井點可按36~60m3/d確定,噴射井點可按表4-7確定。

表4-7 噴射井點設計出水量

實際工作中,由於存在過濾器結構、成井工藝、抽水裝置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單井出水能力一般略小於公式計算結果。

過濾器的長度宜按下列規定確定:

1)真空井點和噴射井點的過濾器長度不宜小於含水層厚度的1/3。

2)管井過濾器長度宜與含水層厚度一致。

3)群井抽水時,各井點單井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可按下式驗算(不符合則調整井數、井距):

基坑降水設計

單井井管進水長度y0可按下列規定計算:

潛水完整井:

基坑降水設計

承壓完整井:

基坑降水設計

式中:r0——基坑等效半徑(m);

rw——管井半徑(m);

n——井點管數量;

h—潛水含水層厚度(m);

r0——r0=r+r0(m);

h′——承壓水位至含水層底板的距離(m);

m—承壓含水層厚度(m);

l——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

當過濾器工作部分長度<2/3含水層厚度時,應採用非完整井流公式計算基坑湧水量。若不滿足上式條件,應調整井點數量和井點間距,再次進行驗算。當井點間距足夠小,但仍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考慮在基坑內佈置降水井。

求「單位湧水量」和「單井出水量」。」單井出水量「和」單位湧水量「的區別,具體單位。

3樓:

單位湧水量是衡量水井出水能力的指標,單位湧水量40~60/小時米,是井中水位下降一米時的水量。如果井中水位下降10米,則井的出水量可以達到400~600立方米/小時。

4樓:匿名使用者

單位湧水量40-60 m3/h.m這個是對的這是水位下降一米的湧水量,一小時內的湧水量

降水井出水量是指每天還是每小時

5樓:匿名使用者

依據水文地質勘察(抽水試驗)資料提供的降水漏斗影響半徑,基坑需要的降深,單井出水量按照現行基坑規程的公式計算,另考慮觀測井及施工破壞影響因素增加1-2口井即可。若無抽水試驗資料則按照地區經驗抽水影響半徑先估算,先成單井做單井抽水試驗驗證引數,以核定井數。

6樓:潮秋機代梅

r是指過濾管半徑

400/50的意思應該是外半徑400

內經350

什麼是工程中的井點降水?

7樓:喵喵喵

井點降水就是

在基坑開挖前,先在基坑周圍埋設一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裝置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在基坑底以下,直至已施工的結構工程自重大於地下水浮力為止。井點降水有真空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等。

井點降水法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深井井點等。井點降水方法和裝置選擇,可根據土層的滲透係數、要求降水深度及工程特點,作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擴充套件資料

1、輕型井點:輕型井點是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離埋入井點管(直徑38--51mm,長5--7m的鋼管)至蓄水層內,利用抽水裝置將地下水從井點管內不停抽出,使原有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的抽水,直至施工完畢。

2、噴射井點:如果仍採用輕型井點要採用多級井點,就會增加基坑挖土量、延長工期並增加裝置數量,顯然不經濟。因此,當降水深度超過8m時,宜採用噴射井點,降水深度可達8--20m。

噴射井點的裝置,主要由噴射井管、高壓水泵和管路系統組成。

3、電滲井點:對於滲透係數很小的土(k小於0.1m/d),因土粒間微小空隙的毛細管作用,可以採用的方法。

電滲井點是井點管作陰極,在其內側相應地插入鋼筋或鋼管做陽極,通入直流電後,在電場的作用下,使土中的水流加速向陰極滲透,流向井點管。這種方法耗電多,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4、管井井點:管井井點就是沿基坑每隔一定距離設定一個管井,每個管井單獨用一臺水泵不斷抽水來降低水位。這在地下水量大的情況下比較適用。

5、深井井點:當降水超過15m時,在管井井點採用一般的潛水泵和離心泵滿足不了降水的要求,可加大管井深度,改採用深井泵即深井井點來解決。

深井井點一般可降低水位30--40m,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00m以上。常見的深井泵有兩種型別:電動機在地面上的深井泵及深井潛水泵(沉沒式深井泵)。

8樓:匿名使用者

井點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方法。故又稱「井點降水法」 。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設一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裝置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終保持乾燥狀態的方法。

所採用的井點型別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深井井點等。

一般該方法用於地下水位比較高的施工環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能疏幹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體固結,提高地基強度,同時可以減少土坡土體側向位移與沉降,穩定邊坡,消除流砂,減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於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響,提供比較乾的施工條件,還可以減少土方量、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保證施工安全。

具體流程

裝置要求

井點裝置主要包括井點管(下端為濾管)、集水總管和抽水裝置等。

井點管採用φ60×5長6.0m無縫鋼管。管下端配2.

0m濾管,濾管採用與井點管同直徑鋼管,井點管和濾管之間連線鋼製管箍,與集水總管連線用耐壓膠管,濾管鑽梅花孔,直徑5mm,距15mm,外包尼龍網(100目)五層,鋼絲網二層,外纏20#鍍鋅鐵絲,間距10mm。集水總管為內徑100—127mm的無縫鋼管,每節長4米,其間用橡皮套管連結,並用鋼箍接緊,以防漏水,總管上裝有與井點管聯結的短接頭,間距0.8米—1.

2米。每套抽水裝置有真空泵一臺,離心泵一臺,水氣分離器一臺,每套井點降水裝置帶70根井點降水管。

施工方案

井點的平面佈置:當基坑或溝槽寬度小於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5m時,可用單排線狀井點,佈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側,兩端延伸長度以不小於槽寬為宜。如寬度大於6m或土質不良,則用雙排線狀井點。

面積較大的基坑宜用環狀井點,有時也可佈置成u形,以利於挖土機和運土車輛出入基坑。井點管距離基坑壁一般可取0.7~1.

0m,以防區域性漏氣。井點管間距一般為0.8m、1.

2m、1.6m,由計算或試驗確定。井點管在總管四角部位應適當加密。

井點高程佈置:井點的埋設深度h(不包括濾管)。h≥h1+h+il(m)

h1——井管埋設面至基坑底的距離;

h——基坑中心處底面至降低後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雙排或環狀井點1/10,單排井點為1/4~1/5;

l——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

同時還應考慮井點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總管的佈置接近地下水位線,應事先挖槽,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於總管,總管應具有0.25—0.

5%坡度(坡向泵層),各段總管與濾管最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懸殊。

井點計算

首先排放總管,再埋設井點,管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然後安裝抽水裝置,在這裡,井點管的埋設是一項關鍵性工作。

井點管採用水衝法埋沒,分為衝孔與埋管兩個過程,衝孔時先將高壓水泵,利用高壓膠管與孔連線,衝孔管與起重裝置吊起,並插在井點的位置上,利用高壓水(1.8n/mm2),又經主衝孔管頭部的噴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沖刷洗土壤,同時使衝孔管上下左右轉動,邊衝邊下沉,從而逐漸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後,拔出衝孔管,立即插入井點管,並及時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灌砂濾層,以防止孔壁塌土。

認真做好井點管的埋設和砂濾層的填灌,是保證井點順利抽水,降低地下水的關鍵,同時應注意,衝孔過程中,孔洞必須保持垂直,孔徑一般為300mm,並在口下一致,衝孔深度宜比濾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衝孔管時部分土回填而觸及濾管底部砂濾層宜選用粗砂。以免堵塞濾管網眼,並填至濾管頂上1.

0—1.5m。砂濾層填灌好後,距地面下0.

5—1.0m的深度內,應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氣,井點系統全部安裝完畢後,需進行抽試,以檢查有無漏氣現象。

井點降水使用時,一般應連續抽水,時抽時停,濾網易堵塞出水混濁,並引起附近建築由於土顆粒流失而沉降、開裂,同時由於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邊坡塌方等事故,抽水過程中,應調節離心泵的出水閥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勻,正常的出水規律是「先大後小,先渾後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斷井點系統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須經常檢查並採取措施,在抽水過程中,還應檢查有無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時,應有冬暖夏涼的感覺)死井太多,嚴重影響降水效果時,應逐個用高壓水反覆沖洗拔出重埋。

適用範圍

井點法排水適用於粉、細砂或地下水位較高、挖基較深、坑壁不易穩定和普通排水方法難以解決的基坑,應根據土層的滲透係數、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點,選擇適宜的井點型別和所需裝置,其適用範圍見下表。

通病預防

1、現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終不清,水中含砂量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較大。

2、原因,井點濾網破損,井點濾網孔徑和砂濾料粒較大。失去過濾作用。土層中的大量泥砂隨地下水被抽出,濾層厚度不足。

3、預防措施:下井點管必須嚴格檢查濾網,發現破損或包紮不嚴密應及時修補,井點濾網和砂濾料應根據土質條件選用。當始終抽出渾濁的井點,必須停止使用。

9樓:匿名使用者

基坑降水是指在開挖基坑時,地下水位高於開挖底面,地下水會不斷滲入坑內,為保證基坑能在乾燥條件下施工,防止邊坡失穩、基礎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湧和地基承載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降水過程中一般採用降水井水位測繩進行水位監測,控制基坑地下水位在合理範圍內,保證基坑工作面安全、乾淨。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明溝加集水井降水、輕型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電滲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等等。

(一)明溝加集水井降水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種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施工現場應用的最為普遍。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阻擋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輔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錨噴網支護時使混凝土噴射難度加大(噴不上),有時加排水管也很難湊效,並且作業面泥濘不堪阻礙施工操作。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但在低水位地區或土層滲透係數很小及允許放坡的工程中可單獨應用。

(二)輕型井點降水

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是國內應用很廣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點系統施工簡單、安全、經濟,特別適用於基坑面積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場合。

該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間,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6m,理論上可以採用多級井點系統,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夠的空間,以便於放坡或挖槽,這對於場地受限的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不允許的,故常用的是一級輕型井點系統。輕型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係數位0.1-50m/d,當土層滲透係數偏小時,需要採用在井點管頂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證井點系統各連線部位的氣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個井點系統的真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噴射井點降水

噴射井點系統能在井點底部產生250mm水銀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範圍。它適用的土層滲透係數與輕型井點一樣,一般為0.1-50m/d。

但其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很複雜,執行故障率較高,且能量損耗很大,所需費用比其他井點法要高。

(四)電滲井點降水

電滲井點適用於滲透係數很小的細顆粒土,如粘土、亞粘土、淤泥和淤泥質粘土等。這些土的滲透係數小於0.1m/d,用一般井點很難達到降水目的。

利用電滲現象能有效地把細粒土中的水抽吸排出。它需要與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結合應用,其降低水位深度決定於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在電滲井點降水過程中,應對電壓、電流密度和耗電量等進行量測和必要的調整,並做好記錄,因此比較繁瑣。

(五)管井井點降水

管井井點適用於滲透係數大的砂礫層,地下水豐富的地層,以及輕型井點不易解決的場合。每口管井出水流量可達到50-100m3/h,土的滲透係數在20-200m/d範圍內,降低地下水位深度約3-5m。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潛水層降水。

(六)深井井點降水

深井井點是基坑支護中應用較多的降水方法,它的優點是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降水範圍大等。

對於砂礫層等滲透係數很大且透水層厚度大的場合,一般用輕型井點和噴射井點等方法不能湊效,採用此法最為適宜。深井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係數為10-250m/d、降低水位深度可大於15m,常用於降低承壓水。它可以佈置在基坑四周外圍,必要時也可佈置在基坑內。

有時這方法與其他井點系統組合應用降低水位效果更好。

對於基坑底部有可能發生突湧、流砂、隆起的危險場合,深井點降低承壓水位,有助於減除壓力、保證基坑的安全性。深井點的缺點是:由於降水深度大、出水量大和水位降落曲線陡等原因,勢必造成降水的影響範圍和影響程度大,因此基坑周圍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要足夠重視、慎重對待、定時觀察,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