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鳳凰山有哪些入山口和出山口呀

2021-03-03 21:18:26 字數 4389 閱讀 890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在美麗灣上山,普陀寺下山,全程要5~6小時。下坡路較陡峭!

爬珠海鳳凰山從**進去比較好?

2樓:百態人生金

鳳凰山是很大

從普砣寺到金鼎那邊,一般從普砣寺上金鼎那邊下。

為了安全,建議你找個有經驗的人帶路,要**好路線時間。

曾經有位朋友因為沒經驗,從早上7點開始爬,而又心大想爬完整座鳳凰山,到天黑了都下不了山,(天黑迷路)

最後求援110到零晨才下山。

3樓:長恨水東

個人建議美麗灣那裡開始,登山看海,交通便利。不錯

4樓:鍾弈

呵呵~~我們一般是從普陀寺上去的~~你可以跟著珠海戶外那些人上去~~他們經常上的~~路也很熟~~

珠海鳳凰山的一些問題 20

5樓:匿名使用者

最好有人帶路,要帶水,長袖衫最好,有的地方荊棘叢生。

是純山路,不好走,快的話2-3小時足夠一趟

可以從普陀寺對面上,美麗灣下,好像也可以在北師大下山

登珠海的鳳凰山有哪幾條路線?哪些路線風景不錯?

6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條路線的

美麗灣---山頂---普陀寺

美麗灣---山頂---中大

華子石東--山頂---中大

華子石東--山頂---普陀寺

這是比較經典的線

每條風景線都差不多

珠海鳳凰山的歷史

7樓:百度使用者

山上蘭花開香山由此名

珠海政協文史委的樑振興研究員說,珠海在宋代建縣時就與鳳凰山密不可分。其實早在唐朝的時候,珠海這塊地方就有了香山鎮,屬東莞管轄。史書上說,作為五桂山分支的鳳凰山,當時盛產「異花神仙茶」,當地人常上山採摘,其中「異花」指的是「王者之香」的蘭花,當時從鳳凰山的香山崖到現在吉大的香爐灣,漫山遍野山花爛漫,故得名「香山」。

宋初,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和政治格局逐漸形成,同時香山場產鹽也漸漸聞名珠三角。到了南宋時期,圍繞著鳳凰山,香山東部沿海產魚,西部平原產糧,中部香山場產鹽,而現在的銀坑又是當時中國南方較大的銀礦產地,正是因為這裡有了魚、米、鹽和銀礦,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2023年),香山縣正式設立。

樑振興說,由於南宋晚期北方戰亂,北方的貴族、商賈不斷南遷,給香山縣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香山縣從此繁榮起來。從當時香山縣的管轄範圍來看,包括了五桂山區的各個村落,也就是現在中山、珠海絕大部分地區,而鳳凰山腳下的山場村,也就成了當時該地區的核心。由此看來,沒有鳳凰山懷抱中的資源和它對這一方水土的保護,也就不會有香山縣的設立。

光榮史這裡曾是革命根據地 白馬隊曾在東坑抗日

鳳凰山是珠海最大的山脈,西麓的東坑位於其腹地,包括坑尾、黎屋、上楊、下楊、懷庵、新村仔等村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游擊隊、武工隊開展武裝鬥爭的革命根據地。

據《珠海志》記載,2023年,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時段,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順(德)中心縣委開闢了五桂山抗日根據地;次年,又派珠海人羅章友、譚生進入東坑調查,開闢鳳凰山根據地。2023年7月,由譚生任游擊隊中隊長兼黨支部書記,率領唐森、李鬱軍、楊維學等8人,共7支槍,開赴東坑抗日游擊戰,這支隊伍被人們稱為抗日「白馬隊」。

如今,在東坑坑尾村仍儲存著當年游擊隊宿營、訓練的場地、堡壘戶和捻子坑反掃蕩遺址。鳳凰山區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鳳凰山南麓的東坑村,佔地5300平方米,由原珠江縱隊第一支隊老游擊戰士與香洲區等地的群眾集資100多萬元,於去年興建,現已初步建成。陵園碑記銘刻著2023年至2023年間在鳳凰山地區為革命犧牲的127位烈士的英名,記錄了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事蹟。

該陵園為人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新場所。

被困鳳凰洞六天七夜

鳳凰洞位於鳳凰山主峰東北面,從現在美麗灣後面上山,沿著古官道一直走到楊寮村遺址,鳳凰洞就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灌木叢中。這裡山高林密,怪石嶙峋,如屋如洞。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抗日游擊隊的宿營地和聯絡點。

解放戰爭時期,鳳凰山區武工隊經常在石洞裡宿營、學文化、談形勢、研究行動計劃,開展鋤奸反霸。2023年1月18日,國民黨軍隊出動300多人,後增至600多人,以「網形戰術」把鳳凰洞重重包圍,用掃射、火攻、爆破、勸降等手段,企圖消滅武工隊。當時隱蔽在石洞內的有吳當鴻、樑泰蝤、周棉、阮通、周仔、蔡保等6人,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飢餓和寒冷,堅持戰鬥六個晝夜,終於在1月23日半夜突破重圍,與戰友重逢。

珠海鳳凰山多大

8樓:田雨地暖

鳳凰山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植被型別為南**帶常綠闊葉林群落。 鳳凰山樹木種類繁多,天然喬木樹種主要有陰香、山烏桕、鴨腳木、小葉榕、高山榕、孔雀豆、山龍眼、猴耳環等,人工栽培的喬木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溼地松、臺灣相思、大葉相思、按樹類等,鳳凰山區林地已經全部劃為國家級生態公益林。

鳳凰山一帶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山嶽巒峰較多,鳳凰山海拔437米、海拔超過150米的大南山、小南山、大徑頂、枇杷地、白鶴頂、望天獅、尖山、真子排頂、紅花山、南鍋神、周坑山、徑東山、白沙嶺、鴨貴門等。

鳳凰山水源充沛,區內溪流眾多,現有珠海水庫、大鏡山水庫、梅溪水庫、正坑水庫、青年水庫。

揭開鳳凰山神祕面紗

這座橫亙在珠海主城區香洲**偏北的大山如今還披著神祕的面紗,大多數珠海人都對它知之甚少,只有訓練有素的探險者進入山中,出來時才能感嘆鳳凰山的無窮魅力,更多的遊人則容易在山中迷路,甚至被困鳳凰山。這座被原始森林覆蓋的大山,靜靜地看著珠海經濟特區日新月異,自身卻越來越成為珠海人心中神祕的境地。

古老的官道。孫中山也許曾在此走過。

山中尋幽

孫中山在這裡踏上學醫路

每次爬鳳凰山,我們總會有懷古的心情,特別是當你走在一條已經被雜草掩蓋了的古道上,不知年代的路基早已爬滿青苔,斷斷續續地在腳下時隱時現時。珠海市政協文史委研究員樑振興告訴記者,歷史上鳳凰山內一共修建過三條古徑,解放前岐關公路和新中國成立後沿海國防公路修通後,這三條古徑就漸漸荒廢了。但從宋代到清末民初數百年的歷史中,這些古徑曾是廣州、東莞等地通向珠海、澳門的必經之路。

東線:宋代古官道 宋朝**避難必經之路

鳳凰山的古徑中,久負盛名的一條當數東線的宋代古官道。樑振興說,這條路是古代鳳凰山脈東路的「古道」、「官道」,宋朝時期就已經存在,宋末北方的**避難以及明代**審視澳門,都要從此路經過。由於此路連線今天中山的翠亨村和澳門,所以孫中山早年在澳門學醫時,很有可能是從這裡經過珠海。

在這條古官道上,至今儲存完好的設施只有「大觀橋」。大觀橋位於現今金鼎鎮上柵村村東,橋的中部略高,東南面立一石刻,刻「大觀橋」三個大字,落款為「光緒丙申二十二年孟秋,上柵敦化善堂倡築」。此橋是古時唐家、上下柵等村通往翠亨、石岐必經的橋樑,建於2023年,至今依然完好。

中線:長南徑古道 清朝商賈往來此間

這條古徑可算是三條當中時間最短的一條,起於金鼎鎮官塘村,終點在前山鎮東坑村,南北貫穿鳳凰山。全長約5公里,都是羊腸小道,險要之處劈山鑿石成路,遇到陡坡便鋪墊石板成梯級。中途一塊石壁上,刻有「雍正三年佘非凡重修長南逕」字樣的摩崖石刻。

樑振興說,長南古徑早在康熙年間就已經形成,後來隨著中山石岐、珠海會同等地到澳門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在雍正年間,由當地的商賈集資重修了這條古徑。除此之外,當時下柵、官塘等村民往來於前山、澳門之間,主要也走這條路。

西線:古鶴古徑 林則徐禁菸路經此地

三條古徑中,最不為人知的一條是起於香山縣城(今中山石岐),經過三鄉、雍陌、古鶴到達前山的古鶴古徑。樑振興說,這條古徑也是起源於唐宋時期,是當時中山石岐到珠海的必經之路。道光十九年(2023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澳門禁菸,途經此道。

據說他夜裡住在香山縣城,第二天一早趕路,到前山吃午飯。中午在前山的時候,曾有感而發,作《禁菸詩》和《十無宜》兩首詩。尤其是《十無宜》,充滿了經典的儒家學理,傳唱至今。

走過這條小橋就進入鳳凰山了。小橋水闡也成為鳳凰山的一道風景。

珠海鳳凰山海拔多少

9樓:落日餘暉鯢錦上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1]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麵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10樓:羊馬哈

珠海鳳凰山海拔437米,登頂的時候上面有個石柱上面寫明瞭海拔。

11樓:向日葵詩代

鳳凰山一帶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山嶽巒峰較多,鳳凰山海拔437米、海拔超過150米的大南山、小南山、大徑頂、枇杷地、白鶴頂、望天獅、尖山、真子排頂、紅花山、南鍋神、周坑山、徑東山、白沙嶺、鴨貴門等。

鳳凰山水源充沛,區內溪流眾多,現有珠海水庫、大鏡山水庫、梅溪水庫、正坑水庫、青年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