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理論有哪些原則,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四個方面詞彙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

2021-03-03 21:17:02 字數 3491 閱讀 1674

1樓:職業健康

奈達理論的bai核心概念是

du「功能對等」。翻譯是用最恰zhi

當、自dao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內到文體再現源語的資訊。所容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功能對等,包括四個方面:

1. 詞彙對等,2. 句法對等,3.

篇章對等,4. 文體對等。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是指譯語接受者與原語接受者能獲得大致相同的反應,是「和源語資訊最接近的、自然的對等。

求用簡潔的語言普及一下什麼是翻譯的功能對等理論

2樓:權神貫注

翻譯的功能對等理來論由eugene nida提出,簡單自來說就bai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du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zhi現源語的資訊。翻dao譯者應該從詞彙、句法、篇章、文體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源語的文化內涵,起到翻譯的作用。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四個方面(詞彙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 150

3樓:煩人精大毛

出處: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譯的科學探索》在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那一章

定義: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奈達是美國人,師從幾位著名的結構主義語言大師,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語言學家,曾任美國語言學會主席。但這位在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遠離學術重鎮,默默地在美國聖經協會供職半個多世紀。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聖經》翻譯。

在《聖經》翻譯的過程中,奈達從實際出發,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資訊」(郭建中,2000 , p65)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彙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資訊既有表層詞彙資訊也有深層的文化資訊。

「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 詞彙對等,2.

句法對等,3. 篇章對等,4. 文體對等。

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並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源語的文化內涵。

為了準確地再現源語文化和消除文化差異,譯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個步驟。第一,努力創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然而,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類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完全展現原文文化內涵的完美的翻譯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譯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現源語文化。第二,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捨棄形式對等,通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語諺語「white as snow」翻譯成漢語可以是字面意義上的「白如雪」。

但是,中國南方几乎全年無雪,在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中,沒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內涵? 在譯文中,譯者可以通過改變詞彙的形式來消除文化上的差異。因此,這個諺語在漢語中可以譯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鷺毛」(郭建中,2000 ,p63) 。

再如,英語成語「spring up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為「蘑菇」, 但譯為漢語多為「雨後春筍」,而不是「雨後蘑菇」,因為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更為熟悉的成語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後春筍」。第三,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採用「重創」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源語和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重創」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郭建中,2000 , p67) ,也就是將源語文章的文化內涵用譯語的詞彙來闡述和說明。

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內涵並不是靠詞彙的表面意義表達出來的,而是隱藏在字裡行間裡。

因此,如按照英漢兩種語言字面上的對等來翻譯,原句譯為「他靠傳染來思維,象感冒一樣獲得思想」,這樣,原文的真正意義就無法清楚地表達。事實上,在漢語中很難找到一個完全與英文對等的句型來表達同樣的內涵。於是,譯者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即用目的語中相應的詞彙直接說明、解釋原文的內涵,以使譯文讀者更易接受譯作。

根據奈達的翻譯理論,文化差異的處理是與從語義到文體將源語再現於目的語緊密相聯的。只有當譯文從語言形式到文化內涵都再現了源語的風格和精神時,譯作才能被稱作是優秀的作品。

4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你找到出處了嗎??

5樓:傾傾の飄過

同問,請問找到出處了嗎?

功能對等理論的簡要介紹及其原則

6樓:點點星光帶晨風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語言

學家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奈達師從幾位著名的結構主義語言大師,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語言學家,曾任美國語言學會主席。但這位在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遠離學術重鎮,默默地在美國聖經協會供職半個多世紀。

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聖經》翻譯。在《聖經》翻譯的過程中,奈達從實際出發,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

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原則:1、努力創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然而,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類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完全展現原文文化內涵的完美的翻譯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譯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現源語文化。

2、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捨棄形式對等,通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語諺語「white as snow」翻譯成漢語可以是字面意義上的「白如雪」。

但是,中國南方几乎全年無雪,在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中,沒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內涵? 在譯文中,譯者可以通過改變詞彙的形式來消除文化上的差異。因此,這個諺語在漢語中可以譯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鷺毛」。

3、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採用「重創」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源語和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重創」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 ,也就是將源語文章的文化內涵用譯語的詞彙來闡述和說明。

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麼想他就怎麼想,就像人家得了傷風,他就染上感冒。

」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內涵並不是靠詞彙的表面意義表達出來的,而是隱藏在字裡行間裡。

7樓:bye良辰

最佳答案翻譯思想史表明,隨著現代語言學的形成與日臻完善,20世紀中葉以來,建立在語言... 而起作用的只是語言的工具理性及其規律性。翻譯理論由於長期受語言學的影響,形...

對講機都有哪些功能,對講機有哪些常用的功能?

品牌抄不同,型號不同,它們的功能bai會有所差別哈,不過相du同的是,都可以用來zhi對講。有些對dao講機可以跨省對講機,有些對講機對講距離只有1 2公里,所以這個還是要看自己的具體使用和需求。比如是戶外的,可能會需要對講機1 5公里的,就選業餘機。工廠用的話,簡單的能對講機的裝置即可,就選專業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