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筆下老派市民形象特徵並如何體現其文化批判意圖

2021-03-03 21:15:36 字數 5695 閱讀 2456

1樓:大利是條狗

老舍從來久沒想批判他筆下的那些北平市民,他愛他們,那都是他的左鄰右舍。

老舍**中老派市民有哪些特徵?如何體現他文化批判的意圖?

2樓:派派論壇

老舍的市民形象

分為四類,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理想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老舍在描繪時都含有批判現實主義特色的社會悲劇意識。

老舍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也就是說老舍從文化的角度來表現一部分中國人之面貌,從而發掘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存在及中國人仍生活在黑暗世界之中。老舍的**善於從很細微的方面寫城市市民的生活、處所等等,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加以概括,最寬泛而最恰當的恐怕就是「文化」——老舍就是這樣一種「文化型」的作家。

這裡所提及的「文化」主要是指「北平文化」。從老舍作品中關於「北平文化 」的藝術展示來看,它是一個當代的多層面的複合體,它至少有三個層面:

(一)傳統文化。這主要是指根深蒂固的北平士大夫文化,出仕—升官—「權」是這一層的深層核心。在舊中國,三公九卿、王侯將相,龐大的官僚機構壟斷了一切社會精神與物質文化,這一社會政治制度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已不僅僅是「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的「事業格式」的影響,而已經是從「事業格式」到思想作風、人生趣味、自我意識各個方面。

結果便構成了一種「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的傳統心態,這便產生了兩方面的惡果:一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政治權威結構的依附不僅是一種制度上的依附,而且是內在的心理依附。他們扯裙帶、找後臺、**求榮、賣官鬻爵。

二是知識者普遍的不學無術。「輕自然、斥技藝」,不僅成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北平這樣的帝王之都形成了一種因不學無術而併發的充斥著鑽營、無聊、敷衍、文牘主義症狀的官場文化。

(二)外來文化。這主要是指殖民文化,一種獨特的東方式的資本主義文化形態。「錢」是這一文化的「國魂」。

由於中國近代社會從2023年以後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帝國主義除了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外,同時西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中國文化中來,中國文化是在被動的、屈辱的、被侵害者的地位上進入了一個東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時代,雖然如此,西方文化既有其精華,又有其糟粕。

(三)風俗文化。這主要是指作為家族制度、養育方式、行為心理等日常細故存在的民習風俗,它是北平文化的形態主題。在以往的老舍研究中,對於老舍的風俗化傾向大致有如下兩種理論闡釋。

其一,認為老舍主要目的是「運用民俗風情塑造人物......而他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決不把所描寫的那一幅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生硬的『嵌入』作品,也不僅僅是作為渲染生活的氣息一種點綴,而是由表及裡,深入開掘,按著獨出心裁的藝術構思把民俗用來描寫環境」;其二,認為「在老舍**裡強調這種地方性,用意很深。除藝術上的需要外,在許多場合更是由批判封建的文化傳統這種總的意圖出發的」。在風俗文化中,老舍以封建婚姻關係的虛偽本質、由家庭倫理到國民性、民族性格的改造問題以及社會禮儀作鋪墊,向人們展示市民的形象,挖掘出風俗文化深層的思想內涵。

這三個層面是互補互滲的,在現實生活中,是渾然一體的。在老舍的作品中,這三個層面總是被綜合地反映出來。不徹底清除這些封建時代的沉積物,不改變現存的社會制度,就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命運,所以只有三個層面的結合才能真正反映出市民文化的意蘊。

老舍最關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運以及在「文化」制約中的世態人情。「北平文化」與「中國人」的性格、人格是緊密相聯的,老舍的**正是以「北平文化」為基礎,刻畫了眾多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有的史書將老舍的市民形象分為四大類:

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理想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這種劃分是符合老舍創作特點的。但無論哪一類的市民形象,都含有批判現實主義特色的社會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主要表現在人物與環境、時代的不能合拍或者人與人在性格、志願上彼此不能相容,這裡強調了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悲劇。

老派市民有著濃厚的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文化習俗。這種傳統文化心理嚴格支配著老派市民的行為方式,使他們在個人獨處或與人交往時都成了極守規矩、極講禮節的典型。新派市民在繼承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特點之外,並沒有吸取西方文化中進步的東西,而是專門去做形式上的模仿或做劣性的吸取。

首先表現在婚姻觀念、行為方式上模仿西方形式,老舍對此進行深刻的批判。其次,在北平文化中,我們已提到「金錢」是「殖民文化」的「國魂」。而新派市民處處實行「錢本位」的人生哲學和極端利己主義的處世態度。

最後,老舍對西方「個性解放」、「自由戀愛」一直持否定態度。

有一部分市民受傳統文化優質因素的影響,對西方文化也不像老派市民那樣一味加以排斥,他們的思想意識比較開放,具有勃發、進取、實幹的精神,這就是老舍所描寫的「理想市民」形象。老舍根據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通過理想市民的悲劇性來揭露整個民族的可悲,從而喚起人們的覺醒,尋找前進的方向。

有一部分市民既具有老派市民的傳統色調,又具有理想市民的某些人格,而唯獨缺少的是新派市民的「現代意識」,這就是老舍筆下城市貧民的形象。而在這一形象中,老舍寫得最多就是車伕的形象。《老張的哲學》中趙四是老舍**中最早的車伕形象。

總而言之,四種市民形象的悲劇命運是他們所處的那個社會「賜予」的,他們只在極其狹窄的天地裡苟且地活著,又默默地死去;他們只能按照社會為他們安排的樣子去忍受生活的折磨,直到把生命完全耗盡,才是他們苦難的盡頭,雖然在一定程度表現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反抗,但他們大多數處於被動地位,只要沒有傷害到自身利益,他們是不會關心到國家的命運,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民族衰敗的根源。老派市民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新派市民阿諛奉承,投降**,理想市民雖有反抗意識與行動,但由於黑暗勢力的強大與行為方式的缺陷,並未改變社會現狀,城市貧民更是逆來順受,他們都以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來反映當時病態的社會制度與悲哀的民族精神。

老舍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既批判了帶有強烈封建意識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文化風俗,又揭露了在新舊交替時代中包含的悲劇因素,既反映了市民群眾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殖民地化的批判態度,又反映出這種批判本身的正義性與落後性。老舍不給人們廉價的「光明」與「希望」,他總是以悲慘的命運揭露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寫出市民在不同程度上是怎樣被毀滅的,向我們展示出一幅真實的畫面。這也表現出老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徹底否定」,對此不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

老舍**中老派市民有哪些特徵,如何體現他文化批判的意圖

3樓:匿名使用者

老舍的市民形象分為四類,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理想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老舍在描繪時都含有批判現實主義特色的社會悲劇意識。

老舍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也就是說老舍從文化的角度來表現一部分中國人之面貌,從而發掘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存在及中國人仍生活在黑暗世界之中。老舍的**善於從很細微的方面寫城市市民的生活、處所等等,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加以概括,最寬泛而最恰當的恐怕就是「文化」——老舍就是這樣一種「文化型」的作家。

這裡所提及的「文化」主要是指「北平文化」。從老舍作品中關於「北平文化 」的藝術展示來看,它是一個當代的多層面的複合體,它至少有三個層面:

(一)傳統文化。這主要是指根深蒂固的北平士大夫文化,出仕—升官—「權」是這一層的深層核心。在舊中國,三公九卿、王侯將相,龐大的官僚機構壟斷了一切社會精神與物質文化,這一社會政治制度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已不僅僅是「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的「事業格式」的影響,而已經是從「事業格式」到思想作風、人生趣味、自我意識各個方面。

結果便構成了一種「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的傳統心態,這便產生了兩方面的惡果:一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政治權威結構的依附不僅是一種制度上的依附,而且是內在的心理依附。他們扯裙帶、找後臺、**求榮、賣官鬻爵。

二是知識者普遍的不學無術。「輕自然、斥技藝」,不僅成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北平這樣的帝王之都形成了一種因不學無術而併發的充斥著鑽營、無聊、敷衍、文牘主義症狀的官場文化。

(二)外來文化。這主要是指殖民文化,一種獨特的東方式的資本主義文化形態。「錢」是這一文化的「國魂」。

由於中國近代社會從2023年以後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帝國主義除了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外,同時西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中國文化中來,中國文化是在被動的、屈辱的、被侵害者的地位上進入了一個東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時代,雖然如此,西方文化既有其精華,又有其糟粕。

(三)風俗文化。這主要是指作為家族制度、養育方式、行為心理等日常細故存在的民習風俗,它是北平文化的形態主題。在以往的老舍研究中,對於老舍的風俗化傾向大致有如下兩種理論闡釋。

其一,認為老舍主要目的是「運用民俗風情塑造人物......而他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決不把所描寫的那一幅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生硬的『嵌入』作品,也不僅僅是作為渲染生活的氣息一種點綴,而是由表及裡,深入開掘,按著獨出心裁的藝術構思把民俗用來描寫環境」;其二,認為「在老舍**裡強調這種地方性,用意很深。除藝術上的需要外,在許多場合更是由批判封建的文化傳統這種總的意圖出發的」。在風俗文化中,老舍以封建婚姻關係的虛偽本質、由家庭倫理到國民性、民族性格的改造問題以及社會禮儀作鋪墊,向人們展示市民的形象,挖掘出風俗文化深層的思想內涵。

這三個層面是互補互滲的,在現實生活中,是渾然一體的。在老舍的作品中,這三個層面總是被綜合地反映出來。不徹底清除這些封建時代的沉積物,不改變現存的社會制度,就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命運,所以只有三個層面的結合才能真正反映出市民文化的意蘊。

老舍最關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運以及在「文化」制約中的世態人情。「北平文化」與「中國人」的性格、人格是緊密相聯的,老舍的**正是以「北平文化」為基礎,刻畫了眾多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有的史書將老舍的市民形象分為四大類:

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理想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這種劃分是符合老舍創作特點的。但無論哪一類的市民形象,都含有批判現實主義特色的社會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主要表現在人物與環境、時代的不能合拍或者人與人在性格、志願上彼此不能相容,這裡強調了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悲劇。

老派市民有著濃厚的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文化習俗。這種傳統文化心理嚴格支配著老派市民的行為方式,使他們在個人獨處或與人交往時都成了極守規矩、極講禮節的典型。新派市民在繼承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特點之外,並沒有吸取西方文化中進步的東西,而是專門去做形式上的模仿或做劣性的吸取。

首先表現在婚姻觀念、行為方式上模仿西方形式,老舍對此進行深刻的批判。其次,在北平文化中,我們已提到「金錢」是「殖民文化」的「國魂」。而新派市民處處實行「錢本位」的人生哲學和極端利己主義的處世態度。

最後,老舍對西方「個性解放」、「自由戀愛」一直持否定態度。

有一部分市民受傳統文化優質因素的影響,對西方文化也不像老派市民那樣一味加以排斥,他們的思想意識比較開放,具有勃發、進取、實幹的精神,這就是老舍所描寫的「理想市民」形象。老舍根據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通過理想市民的悲劇性來揭露整個民族的可悲,從而喚起人們的覺醒,尋找前進的方向。

有一部分市民既具有老派市民的傳統色調,又具有理想市民的某些人格,而唯獨缺少的是新派市民的「現代意識」,這就是老舍筆下城市貧民的形象。而在這一形象中,老舍寫得最多就是車伕的形象。《老張的哲學》中趙四是老舍**中最早的車伕形象。

總而言之,四種市民形象的悲劇命運是他們所處的那個社會「賜予」的,他們只在極其狹窄的天地裡苟且地活著,又默默地死去;他們只能按照社會為他們安排的樣子去忍受生活的折磨,直到把生命完全耗盡,才是他們苦難的盡頭,雖然在一定程度表現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反抗,但他們大多數處於被動地位,只要沒有傷害到自身利益,他們是不會關心到國家的命運,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民族衰敗的根源。老派市民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新派市民阿諛奉承,投降**,理想市民雖有反抗意識與行動,但由於黑暗勢力的強大與行為方式的缺陷,並未改變社會現狀,城市貧民更是逆來順受,他們都以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來反映當時病態的社會制度與悲哀的民族精神。

老舍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既批判了帶有強烈封建意識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文化風俗,又揭露了在新舊交替時代中包含的悲劇因素,既反映了市民群眾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殖民地化的批判態度,又反映出這種批判本身的正義性與落後性。老舍不給人們廉價的「光明」與「希望」,他總是以悲慘的命運揭露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寫出市民在不同程度上是怎樣被毀滅的,向我們展示出一幅真實的畫面。這也表現出老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徹底否定」,對此不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

老舍筆下的貓 周而復筆下的貓和夏丏尊筆下的貓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他們的貓寫的都十分詳細 優秀作文 瘋bai狂惡狗想吃掉天鵝。du 鴨子幫zhi助天鵝和惡狗搏鬥。dao 惡狗咬了貓。貓被狗內傳播了狂 犬容病。得了狂犬病的貓和惡狗一起把鴨子殺死。天鵝失去了鴨子的保護,危在旦夕。關鍵時刻,打狗隊員過來把惡狗和貓一起打死。理智的人類為了預防狂犬病,實現了禁狗令,不允許養...

老舍筆下的草原有什麼特點,老舍《草原》這篇文章有什麼特點

草原 的寫法特點 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 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

《北京的春節》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

老舍寫的春節非常生動熱鬧,又讓人覺得眼前呈現出了真實的場面,就如同自己看到過一般,美妙生動。北京的春節,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過去的春節和現在的春節完全全不同 老舍的 北京的春節 與梁實秋的 過年 有什麼不同?fhjksfha.sd上 倆共佳上點倆快共佳上發igmkcjgf 舒乙的 北京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