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這一典故來自於A城濮大戰B

2021-03-03 20:27:37 字數 2489 閱讀 9821

1樓:匿名使用者

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爭霸中的戰役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公元專前7世紀後屬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故選a。

下列戰役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是( )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

2樓:百度使用者

a試題分析:公元前7世紀晉楚爭霸,雙發在城濮開展一場激烈戰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史稱城濮大戰。

a符合題意。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之間發生的戰爭。長平之戰是戰國末年秦趙之間發生激烈戰爭。

b、c、d都是發生在戰國時期,均不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難度較低,根據課文基礎知識就可以作答,但這幾場戰爭都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所以學生往往容易出錯。春秋時期,我們主要介紹的是春秋五霸、戰國主要是七雄。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五個被推為盟主的國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另一種是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莊王。

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圍魏救趙」這一成語出自下列哪一著名戰役( ) a.城濮大戰 b.長平之戰 c.馬陵之戰 d.桂陵

3樓:牙牙的弟弟

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4樓:光環路過

d試題分析:此題通過成語故事考查古代戰役。成語故事「圍魏救趙」發生在戰國時期,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前往救援。孫臏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訊息,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選項中d符合題意,故選d。

5樓:小百合

選d。〝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期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特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亦即用包抄敵人後方來迫使其撤兵的戰術。

原文:"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6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在魏國回師途中在桂陵遭遇齊軍伏擊,答案是d

下列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戰役是( )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

7樓:夏忻好萌

a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相關內容。據題意,選出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戰役,從選項看a.

城濮之戰發生在晉楚之間;b、桂陵之戰發生在齊魏之間;c、馬陵之戰也發生在齊魏之間;d、長平之戰發生在秦趙之間。所以b、c。d屬於戰國時期的戰役。

a符合題意,故選a。

決定晉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戰役是( )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

8樓:電白陽光男性網

a 本題考查的是城濮之戰。城濮之戰奠定了晉文公中原霸主地位,故選a。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 )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

9樓:未の來丶

a試題分析:公元前7世紀晉楚爭霸,雙發在城濮開展一場激烈戰爭,史稱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a符合題意。

馬陵之戰、桂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之間發生的戰爭,長平之戰是戰國末年秦趙之間發生激烈戰爭。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項。

點評:本題難度較低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對應的位置是:東南西北上中下,齊楚秦燕趙魏韓。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 )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

10樓:匿名使用者

a 試題分析:晉文公做國君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很快就成為北方的一大強國。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國和楚國在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此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發生在魏國和齊國之間,長平之戰發生在趙國和秦國之間與本題不相符。

退避三舍的成語含義,退避三舍的成語來歷

退避三舍 來 tu b s 自n sh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tu b s n sh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 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 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例 句1.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

《退避三舍》文言文翻譯,請問「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呀?出著什麼典故?

普通款咯木摸jj5羅馬數字摸摸頭表情包6組唐系咯哇 請問 退避三舍 是什麼意思呀?出著什麼典故?解 釋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 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

退避三舍的事件起因是什么,退避三舍的事件起因是什麼?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名叫重耳。在公元前655年被趕出晉國。重耳帶著趙衰,狐偃等一幫謀士武將,退避於外祖家狄人那裡。住了十二年,還是不敢回國,只得在各國之間奔走流浪。大約在公元前638年,重耳十分狼狽的來到楚國。楚國是南方一大國,國君楚成王意識到,要向北發展,就要和晉國取得諒解。這引起了他對重耳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