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填海造地地基安全嗎會有海水倒進嗎

2021-03-03 21:05:45 字數 4109 閱讀 7353

1樓:匿名使用者

安全。填海完成地面標高高於年中最高海平面。不存在海水倒灌

2樓:下一站香港攻略

銅鑼灣就是填海填出來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無聊。。。。。。。。。。。

填海的地基安全嗎?如果下陷幾釐米有沒有安全隱患?能長時間在那居住麼?

4樓:嶽麓風光

填海的地基安全抄。一般填海建

襲築的地基都深入地下幾十米,穿過填土層,到達岩石層。如果下陷幾釐米沒有太大安全隱患,下陷的部分都是室外,未像房屋本身進行地基加固,填土層過幾年到十幾年沉降就能漸漸穩定。可以長時間在那居住,像深圳寶安中心區全部是填海建築,十幾年過去了基本沒什麼問題。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是荷蘭,全國大部分土地都是填海填出來的。

5樓:張超

國內填海才十幾年經驗,還是等30年以後再說安全吧!!!不要和國外比,經驗、技術、材料等等,都不一樣的,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6樓:去看看去走走

安全問題不說 對身體可是真不好 再怎麼填那地方本來就是聚水之地 潮溼是肯定的

請問填海造陸有什麼危害嗎?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好有壞吧

來益處就不源用說了吧

危害:1、填海造地人工化會破壞自然生態,出現鹽鹼化以及地表沉降,海水倒灌等負面相應

2、國外以荷蘭為代表的西方圍海造田國家近年來也推崇退田還海。

3、破壞海洋生態,影響水中生物生活,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現了赤潮的情況。

4、過度填海會使海港收窄,令水流更急速,波浪波幅更大,影響船隻航行。

5、對於直接把雨水排出大海的地區,填海令地下的雨水渠延長。而因為延長部份斜度的不足,所以整條雨水渠的排水力減低。在雨季時,就可以因為大雨而造成內城街道水浸的問題。

6、產生凸堤效應,讓周邊的海岸線往內縮。2023年到2023年,日本全國海灘減少了約3.9萬公頃。

7、影響自然景觀。

8、汙染物累積在變狹了的海港內,難以衝去,使港灣水質惡化。

9、水土流失,因海域上增加更多的浪,令一些天然的沙及泥土沖走。

8樓:恩恩好活寶

填海復造陸有以下幾個弊端:

1、新增制加的陸地佔據了原有的海域,會對近岸海流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船舶進出港口;

2、對原有的海岸生態造成破壞,如紅樹林和珊瑚等原始生態系統;

3、城市實行填海造陸,例如香港,香港的眾多離島本來就是保護區,不適合過度的人工開發和城市化。

填海造陸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區或河岸通過人工技術手段轉變為陸地。對於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個為城市有限空間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深圳及天津,均採用該法制造平地。

9樓:匿名使用者

1生物多樣性減少

2人文景觀取代自然景觀

3造成海洋汙染

4溼地減少,沿海灘塗減少

5漁業遭到破壞

填海造陸究竟是利還是弊?

10樓:昴大人

辯證地認識圍海

造陸 圍海造陸是人類利用海洋空間最古老的方式. 荷蘭圍海造陸的後遺症:破壞了地下水位;許多自然植物和動物劇減.

荷蘭的退耕還海計劃(把全國現有農田10%的24萬公頃土地,再變成沼澤,湖泊和海洋) 最近一段時間,沿海發達地區掀起了一股圍海造陸,向海洋要土地的熱潮,如天津市臨港工業區一期20平方公里圍海造陸工程環境影響通過國家工程院專家評估,一期圍海工程已正式啟動。此項圍海造陸工程最終將造陸50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圍海造陸擴充套件工程。一期工程位於塘沽海河入海口南側灘塗區域,西側以海防路為界,北側以海河口南治導線為界,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4公里,圍埝面積20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陸地6.

5平方公里。再如廣東珠江口等地,80年代以來共圍海造陸近2萬公頃,廣州市番禺區有80%的土地是歷代圍海形成的。 圍海造陸,用於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有效緩解了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不足的矛盾,但在這一股熱潮的後面,我們應該冷靜思考,我們做得對嗎?

不可否認,我們圍海造陸的目的性很明確:追求產值和利潤的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如果我們認識不到或不承認環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採取了以損害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的模式,我們的做法是否有點急功近利?我們的做法是對子孫後代負責嗎?

不合理的圍海造陸帶來的生態負效應主要有: 1、圍海造陸地帶來赤潮。圍海造陸使海水潮差變小,潮汐的沖刷能力降低,港內納潮量減少,海水的自淨能力也隨之減弱,導致水質日益惡化,加上圍海造陸的陸地主要用於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各種汙染物較多,尤其是各種汙水直接排入大海,導致海水富營養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從而可能引發赤潮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給沿海的海水養殖業和海洋漁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危害。

2、引發洪災。2023年夏季,華南地區發生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氣象專家卻說降水量並不是很大,這是因為圍海造的陸地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響了洪水的下洩,同時,洪水造成的內澇,使較多的地表水下滲到地下,而圍海造陸又導致某些天然洩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區域性地下水位上升,廣州、深圳近年來發現不少樓房基礎受地下水浸泡,甚至導致樓房開裂、地下室進水等現象都與地下水位上升有關。 3、毀掉大批紅樹林。

紅樹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稱,它是熱帶、**帶沿海潮間帶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其生態系統具有沉泥積淤、加速成陸過程、淨化海化、預防赤潮、清新空氣、綠化環境等多種功能,還可為魚類、無脊椎動物和鳥類提供棲息、攝食和繁育場所,因而又是最富生物多樣性的區域,號稱魚、蝦、蟹、貝的天堂、鳥類的的安樂窩。近40年,我國紅樹林面積由4.83萬公頃銳減到1.51萬公頃,大部分是因為圍海造陸給毀掉的,紅樹林資源銳減換來的是海濱生態環境的惡化、海岸國土侵蝕日益嚴重、颱風暴潮損失加劇、近海珍珠養殖業整體衰敗、灘塗養蝦暴病、林區和近海漁業資源減少等等。 4、改變了海岸帶的自然景觀,破壞生態平衡。

不合理的圍海造陸,破壞海岸自然景觀環境,破壞海洋生物鏈,使海洋生物銳減,造成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不少海灣的自然環境因不合理的圍海造陸活動而改變,嚴重損害了其棲息生物的生態環境,導致原有生物群落結構的破壞和物種的減少。例如,北海由於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線縮短,灣體縮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淺灘消失,海岸的天然程度降低,損害生物的生態環境,使海洋漁獲量減少,物種也減少很多。最近香港最高法院否決了在灣仔地區圍海造陸的工程,理由是這個地區經常有帆船和渡船出沒,是香港的自然景觀,應該受到保護。

不合理的圍海造陸造成的惡果在我國某些地區已初現端倪。舟山市地處長江、甬江和錢塘江的三江入海交匯處,海水終年渾黃不堪,航道淤積日漸嚴重。而舟山市近年來在開發和建設過程中,一些見諸報端的重大圍海造陸工程如普陀東港開發區工程、六橫小郭巨圍海造田工程、釣浪圍墾工程等都大量採用移山填海、圍海造田的辦法,這種做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島嶼之間潮流的流速、流向和有關水文條件,人為地加劇了海區航道淤積情況。

另外,眾所周知,舟山群島屬於我國的四大漁場之一,但是近年來漁業資源急劇衰退,其原因之一就是海洋環境的不斷惡化。舟山群島海域的每一座礁石、每一處灘塗,都是魚類重要的洄游棲息地,海平面以下的地形、地貌一旦發生變化或被破壞,將直接影響到魚群的棲息環境,破壞魚類的洄游規律。大面積的圍海造田,對海洋洄游魚類來說,就像飛翔的信鴿遭遇磁場變化,無法返回棲息的場所一樣。

11樓:碩士也不少

各位吧友已經給出了很多例子和解釋,填海造陸的利弊大家都能感受到,但是都是每個人的單方面體會,不是全面的,也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尚不討論每個人單方面的感覺是否科學)。

我個人是海洋學科專業,也從事海域空間開發工作。個人認為填海造陸的利與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填海造地是否能在某區域進行,不能單純地考慮對海洋的影響,更應該綜合考慮到對當地土地、社會、經濟、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影響,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進行定量評估。

例如樓上所說天津臨港工業區的填海造陸。天津濱海土地鹽鹼化嚴重,是不能進行農業種植。渤海灣內海產產量有限。

天津近代是個老工業城市,天津港也是很早很早的人工大港。綜合這些基本情況,濱海的鹽鹼土地如果不填海造陸搞臨港工業的話,那麼就只能荒廢,因為再難找到其他的開發利用方法。現在濱海新區就天津港、臨港這些沿海的功能區塊,每年為濱海新區和天津貢獻大比例的稅收,拉動就業,輻射周邊。

這些利益都是海產捕撈不可能實現的。

填海造陸終究改變了某部分海域的自然環境,這些改變和隨之而來的影響是否值得接受,在科學量化評估的基礎上,還要靠各方齊心合力,別讓大海白白被填。